大暑節氣適宜吃的食物
大暑節氣適宜吃的食物是什么?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時節,中國很多地區的人們有茶余飯后斗蟋蟀取樂的風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大暑節氣適宜吃的食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暑節氣適宜吃的食物
中藥方面可選用藿香葉、佩蘭葉、炒麥芽、甘草、薏苡仁、麥冬、天冬、沙參、玉竹、菊花、石膏、半夏等。
適當吃些瓜果冷飲,特別是新鮮果汁,如西紅柿、黃瓜、藕、豆腐、冬瓜、綠豆、胡蘿卜、鴨、鯽魚、木耳、海帶、赤小豆、苦瓜、黃豆、梨、檸檬、柚子、蘋果、甜瓜、葡萄、哈密瓜等。
飲食要以清淡芳香為主,因為清淡易消化,芳香可刺激食欲。且進食要定時定量,注意多飲開水。
大暑禁忌吃什么
忌食變質、不潔食物。
冷飲不能過量,不宜過食冰鎮食物、冰凍飲料、冰淇淋等。
忌食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油脂、海腥魚類。
忌食酸澀辛辣、性屬濕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等。
忌生食海鮮或死的動物性食物。
大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民俗方面
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六月初一,河南、膠東(比如煙臺)等地有“過小年”的習俗,因為此時小麥等農作物已收割,新種植的莊家也因為溫度、濕度上升而瘋長,大暑后15天為立秋,已接近金秋收獲季節,農民有期盼豐年,預祝豐收的美好心情,因此這段時間有關豐收的祭祀活動盛行。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夏天綠色荷葉植物蓮蓬
飲食方面
煎青草豆腐
大暑節氣來臨,浙江溫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習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將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時節喝羊肉湯,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脾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人們飯桌上的一道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
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面條-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吃童子雞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雞”的進補方法。童子雞指的是不會打鳴,飼養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到1~1.5斤,還未配育過的小公雞。
和老雞比起來,它們熬的湯沒那么油膩,蛋白質也更易被人們吸收,據說其體內的生長激素對成長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大暑節氣的由來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表示天氣已經到了夏季的尾聲。大暑的“大”意味著極大、極而復極之意,也和炎熱的夏季極相符合。
在中國古代農業歷法中,大暑的到來意味著夏收季節即將開始。這時候的天氣非常炎熱,如果農墾作業不小心,容易出現中暑或者其他的傷病,所以在大暑這樣一個節氣里,養生保健格外重要。
大暑為什么要吃荔枝
大暑,按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按照習俗,大暑到了,親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大暑節那天,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取出它,仔細品嘗。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