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中秋節習俗是什么
佛山的中秋節習俗是什么都有哪些?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佛山的中秋節習俗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佛山的中秋節習俗是什么
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佛山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舞火龍
舞火龍是農歷八月十五的民間習俗,舊時老佛山是用稻桿扎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著的香,由青壯小伙子赤膊上陣,揮舞舞動。傳說舞火龍可以趨吉避兇,令當地風調雨順。
送節
節前,家家準備月餅、水果、中秋花燈等應節物品。按俗例,外嫁女須送月餅回娘家,俗稱“送節”。娘家以柚子、“仔乸芋”(一株有大有小的芋頭)作回禮。親友之間亦互贈月餅,贈給小孩“佛公餅”、“豬籠豬仔餅”、柚子等。
豎中秋
飯后,月上中天,人們在天臺或門口,高高豎起竹竿,懸掛中秋燈,或以小燈數個聯成串,或砌成各種圖形,俗稱豎中秋。滿城燈火,如明星羅列。在佛山,因為燈籠是傳統工藝,明代起已經開始扎燈籠,中秋夜豎燈籠是一種民間習俗。
做柚子皮燈籠
心靈手巧的佛山人們會把中秋宴上吃剩的柚子皮做成一個柚子燈籠:剝出一個完整的柚子皮,用小刀在柚子皮上劃出幾個小窗,把一支小蠟燭放在里面,再用銅線把柚子穿起來,往棍子上一綁,就成了!
燒番塔
“燒番塔”是佛山很多村莊的中秋保留節目,在南海西樵松塘村、丹灶仙崗村等地尤為盛行。以往,中秋那天白天,小孩子們都喜歡聚在一起砌花塔,小孩會家家戶戶串門討柴火,集中在村中門樓邊開闊場地燒花塔,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佛山中秋節吃什么
豬仔餅
用面粉和糖漿做成的“豬仔餅”,又稱“豬籠餅”。除了月餅,傳統的豬仔餅對于老一輩佛山人來說是一個珍貴的記憶。小豬的造型,穿上紅頭繩掛在頸上,有的還可以裝入“微型”的小豬籠,既可以玩,又可以當擺設。小時候看著月餅鋪里那一個個豬籠餅,口水直流!“豬仔餅”寓意小孩白白胖胖,如小豬般容易帶,容易養。雖然隨著時代變遷,豬仔餅的身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是每到中秋節,對豬仔餅的記憶總會浮現在心頭。
吃芋頭
佛山人在中秋節還有吃芋頭的傳統。芋頭有大有小,大的叫“芋頭乸”,小的叫“芋頭仔”,中秋兩種芋頭一起吃。寓意“仔乸團聚”(母子團聚)。而粵語“芋頭”又與“護頭”諧音,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合家團圓平安的意思,同時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
吃菱角
佛山人吃菱角,一般用水煮,也有人做成菱角粥。中秋給小孩吃菱角就寄托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中秋節將剝了殼的菱角切成粒狀煮成粥,賞月吃過月餅之后食用,喝上一碗菱角粥,一掃胃中的油膩。
吸田螺
吃田螺也是一大習俗,更說小孩子中秋吃田螺,會明目。另一方面,“螺”字與粵語“羅”字同音,田螺,即“向田羅食”,俗話說“無得食,問田螺(羅)”,中秋夜吃田螺,有豐收之意,代表五谷豐登。紫蘇炒田螺更讓人情有獨鐘,一啜就出來的田螺肉,混著紫蘇特有的香味,真的十分過癮!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中秋節的來歷簡單介紹一:
后羿射日之后成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愛的過著日子。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藥,本打算和妻子一塊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記,趁后羿不在家的時候要搶奪。嫦娥無奈,危急之時吞下不死藥,立時成仙飛上了天空。
后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在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妻子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此后,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的來歷簡單介紹二: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來歷簡單介紹三: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傳統風俗舉例
1.打糍粑:糍粑與月亮一樣也是圓形,意味著團圓、團聚,因為是極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離。
2.博餅:流行于福建閩南一帶的活動,大家通常圍坐一桌,放個大碗,往里面擲骰子,以六個骰子輪流投擲,博取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六個等第,并按等第獲取不同的獎勵。
3.賞花燈:其種類多樣,有放在水里的,有懸掛于樹上或屋檐的,例如江浙一帶會有小水燈數十萬盞,漂浮在水面上,宛若群星燦爛,引眾人駐足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