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的禁忌習俗
寒衣節的禁忌習俗都有哪些?相傳寒衣節起源于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節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寒衣節的禁忌習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寒衣節的禁忌習俗
一般來說,在寒衣節當天上墳準備的供品為寒衣(紙衣)、香燭、紙錢、水果、餃子、五色紙、香箔、素酒等其他貢品。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門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氣干燥,謹防火災。一般來說,今年新喪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時,最好選擇中午之前,本來這時節不好的運氣就比較重,適當規避,特別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為注意。
寒衣節上墳要給逝者買衣服嗎?
十月初一送寒衣是很多北方地區都有的習俗,但由于該節日作為四大鬼節之一,所以很多講究都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那么寒衣節要給新亡人送寒衣嗎成了很多人都有的疑問,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寒衣節怎么祭奠親人。
看地方的講究。
寒衣節要給新亡人送寒衣嗎是很多友友關注的,不過就往年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是不允許的,陰歷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送寒衣節、授衣節。這一天,與清明節、七月十五一樣,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且因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僅有的兩個能在墳地動工的日子(另一個日子是清明節)。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與此相關的十月初一特有的習俗。它與清明節,中元節是三大鬼節。
寒衣節怎么祭奠親人
應該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錢。每年的農歷10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源于周朝。農歷十月一是進入寒冬后的第一天,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燒獻,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我國民間將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農歷七月半)并稱為中國三大“鬼節”。
寒衣節如何送寒衣
送寒衣的時候準備寒衣時,要挑選合適的,最好是自己親手折疊,如果不會的話也可以去店鋪買。準備東西所以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漢族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準備好要焚燒的物品之后,選擇在亡者的墳前太陽出山前上墳。還可以擺上一些祭奠所需要的物品,紅豆飯是最常見的一種貢品。
寒衣節十五個禁忌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忌披頭散發睡覺
鬼月,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3、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更加不要去偏遠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4、忌半夜慶生
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說“鬼”字
在寒衣節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6、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7、忌亂拍他人肩頭
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寒衣節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8、忌將筷子插在碗上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鬼魂來與你分享食物。
9、床頭忌掛風鈴
因風鈴會招陰。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
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11、忌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否則會有麻煩。
12、忌下水游泳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13、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鬼魂的注意。
14、晚上出門忌呼喊名字
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鬼魂記住你的名字。
15、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找麻煩。
寒衣節各地風俗
1、晉
晉南地區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里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晉北地區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制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制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致漂亮。
2、洛陽
洛陽話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這些東西油膏肥膩,操作間不免弄得滿手、滿臉皆是。
市區、偃師、宜陽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墳燒寒衣,而在家門口及十字路口燒。待到十月初一這天,瞅著天快黑了,人們抓把土灰,在家門前撒一個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燒紙衣、紙錠,祭奠先人。講究的人家,會特意跑到離家不遠的十字路口,為“游魂路鬼”送寒衣,為的是“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賄賂那些流浪鬼,使它們能與自家的亡人和平共處。
新安縣另有講究:新出嫁的媳婦逢十月初一,得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廟祭祖者,還得奏起鼓樂助興。
3、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傊?,只是象征性的東西。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級冬裝。不論用什么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并裝在包裹內,供罷焚化。
宅府門第,在祠堂里設奠;一般人家則將包裹當成主位,在堂上設奠,多以三碗水餃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鮮果品、滿漢糕點、冷葷熱炒,均無定例。焚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次序行四叩首禮(謂“神三鬼四”)。祭罷,或送墳地,或在門口焚之。老喪一律不舉哀。
4、魯
魯中一帶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燒寒衣,為無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魯西南一帶,寒衣節上除了準備寒衣外,還以亡者生前喜愛的戲曲或神話故事為題材制作紙扎供陰間娛樂。
5、南京
南京地區送寒衣,要將各種冥衣裝一紅紙袋里,上面寫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門外焚化,同時將剛收獲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讓祖先嘗新。其實,這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都是緬懷祖先,祈求保佑家族興旺、子孫平安的表現。
寒衣節是什么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將暖和的衣物給家人穿上,故稱之為寒衣節。
在北方到了農歷十月一之后,天氣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為此,人們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還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如今很多年輕人會選擇給家人買棉衣,在民間會用殺豬宰羊來慶祝,或者炸至各種食物來祭祀,其實大多數都是自己食用,寒衣節不久后就能感覺到冬天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