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小寒,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氣寒冷,但未到極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天津小寒習俗: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厘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那時候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會想出一些方法來彌補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南京小寒習俗:吃菜飯
每至小寒時節,南京人通常會食菜飯。其內容并不完全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非常鮮香味美。而矮腳黃、香腸、板鴨又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正宗的“南京菜飯”,甚至與臘八粥相比也毫不遜色。古時候,南京人對小寒非常重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習俗漸漸淡化消失,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小寒吃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釋A牟尼修行中饑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小寒節氣農作物謹防什么災害
凍害、寒害、冷害,從三者最基本區別的溫度條件看,凍害發生時溫度必須在0℃以下,作物遭受傷害;寒害發生時溫度在0℃以上低溫,作物遭受傷害;冷害是在溫暖期間作物遭受10℃以上的低溫影響。
從發生的地區看,凍害以北方溫帶為主,南方亞熱帶有些年份也出現凍害;寒害主要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年份;冷害發生在全國各地,但主要是在東北地區和南方初秋季節。
從危害的作物看,凍害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如冬小麥、果樹和部分亞熱帶作物如柑桔等;寒害主要危害熱帶亞熱帶作物如橡膠、龍眼、荔枝等;冷害主要危害喜溫作物如水稻、玉米、豆類等。
從危害作物生育時期看,凍害發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期;寒害發生在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期;冷害發生在作物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期。
從作物受害機理看,凍害是植物組織脫水而結冰,造成植株組織傷害;寒害是造成植物生理的機能障礙,嚴重的可導致植株死亡;冷害造成作物生長發育的機能障礙,導致作物減產。
從受害的時間過程看,凍害可以是長寒死亡,也可以是短期0℃以下受害;寒害受害過程時間較長,一般需有2d以上的低溫天氣過程;冷害受害過程的時間長,一般在3天以上的低溫天氣。
霜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霜凍在我國有兩種情況,一是早、晚霜凍,發生在較溫暖時期;二是冬季霜凍,發生在溫暖地區(熱帶、亞熱帶),出現頻率小,此二者都是短時間的危害。
寒潮凍害與霜凍不同,寒潮凍害發生在寒冷時期,霜凍發生在較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寒潮凍害的溫度較低,一般在-5℃以下;霜凍凍害的溫度較高,一般在-5℃以上。
小寒對哪些作物很重要
肉桂:小寒是播種最佳時期
肉桂是一種生長在亞熱帶的常綠喬木,也是傳統中藥。每年農歷的小寒、大寒是種植肉桂的最佳時機,大概經過四年時間,肉桂便可以迎來收獲。肉桂是藥用植物,全身是寶。用肉桂作原料生產的西江桂皮和桂油是國際和國內市場馳名的香料和藥用品。
荔枝:小寒前后促花肥
就荔枝的年物候期來說,一般11月份至翌年1月份芽分化,此時需要對荔枝進行促花肥。主要是增強開花前樹體營養,促進花芽分化,形成健壯的花穗,提高坐果。
由于不同品種和不同地區花芽分化時期很難掌握,所以一般早熟種宜在1月上旬小寒前后、遲熟種宜在1月下旬大寒前后施促花肥。肥料的種類遲效肥與速效肥、農家肥與化肥相配合,通常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0—100千克,配施氮素化肥0.25—0.5千克。
春甘藍:小寒前10—15天播種最適宜
華北地區冷棚早春甘藍和露地甘藍茬口的適宜播期在12月中下旬到1月上中旬,以播后距“小寒”有10—15天的出苗、生長期為宜。播種前種子一般不需要進行催芽,可播干籽,先對苗床澆透水,待水下滲后,用營養土重新填平床面,然后播種,撒籽要均勻,播種后覆蓋過篩的藥土保墑并防苗畦龜裂。苗床播量每平方米3—4克。應嚴格控制播量,防止因過密致幼苗細弱。
玉祁實心芹菜:小寒開采
玉祁實心芹菜從小寒(1月5日)開始采收,分批采收到翌年清明、谷雨結束,其葉淡綠色,小葉較寬呈闊卵形,莖稈及葉柄為綠白色,莖實心、粗壯、纖維少。
小寒是什么意思
一、在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代表的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人們主要通過看農歷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耕種的。而小寒,在二十四節氣,位于第二十三位。
二、但凡說到寒,我們都會想到冷,而小寒則代表的冬天冷的一個程度。而每年的小寒時間大概在每年的陽歷1月5日——7日,這個時候太陽也將到達黃經285°,這也就表示“小寒”標志著我們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三、古時候對小寒非常重視,例如到了小寒時節,北方人就會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慢慢淡化了,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適當的養生保暖。
四、而到了小寒的時候,也將接近一年的尾聲了,這個時候的年味也變的濃很多了。大家已經差不多在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夠聽到喜氣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販也開始賣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了。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農諺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小寒大寒,準備過年。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臘七臘八,出門凍煞。
臘七臘八,凍死旱鴨。
臘七臘八,凍裂腳丫。
三九、四九,凍破碓臼。
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
臘月三場白,來年收小麥。
臘月三場白,家家都有麥。
臘月三白,適宜麥菜。
臘月大雪半尺厚,麥子還嫌被不夠。
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
九里的雪,硬似鐵。
臘月三場霧,河底踏成路。
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小寒節,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