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辟邪習俗
重陽節的辟邪習俗都有哪些?重陽節,中國古代屬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重陽節的辟邪習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的辟邪習俗
登高望遠
為了鎮壓兇氣、戰勝兇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屬于附加活動。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這就是躲避,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躲避兇氣的捕捉。相傳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插茱萸
重陽節的另一個儀式是在頭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和艾草一樣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偽裝的意義。它強調的是全家躲避,要數一數是不是丟下了一個人,丟下者就會被瘟神捉走。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暢飲菊花酒
菊是應時的花草,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獨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壽客”、不老草。因此,賞菊與飲菊花酒也成為重陽的節俗之一。
重陽節的傳統食物
1、重陽糕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到了重陽節的時候有著吃重陽糕的習俗,但是重陽糕并沒有固定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吃的糕類都可以叫重陽糕。古時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形狀像寶塔,頂部還要放兩只小羊,以順應重陽的意思。
2、菊花酒
重陽節飲菊花酒在我國古代必須要做的,因為菊花酒被視為驅災祈福的吉祥酒。其實,菊花酒就是藥酒,味道微微偏苦,飲用后可以讓人頭腦清醒。
3、栗子糕
在北京,重陽節吃栗子糕也是一種傳統習俗,農歷九月正是板栗成熟的時候,而栗子糕就是用栗泥制作而成的,與京糕和澄沙餡一起做成栗子糕,最后可以用白糖和蜂蜜蘸著吃。
重陽節飲食注意事項
1、吃一些比較傳統的主食。
2、帶一些巧克力。
3、準備一些洗干凈的蔬菜和水果。
4、帶一點咸菜,但一定適量食用。
5、不帶或少帶肉類食品。
6、忌飲酒、食用辛辣食品、油炸食品和高糖高鹽零食。
7、用餐忌過飽,切記用餐后不要馬上登山或下山,要休息最少40分鐘后才能運動。
8、不可以再飲用冰水了。
重陽節的時間
重陽節的時間是每年的弄里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一直都延續到了現在。
重陽節的意義
我國的重陽節的意義有很多,除了傳統的祭祖外,還代表著濃濃的思念之情和感恩敬老的意思。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一般有登高賞秋的習俗,在近些年來重陽節還有著敬老的習俗和含義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