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最新規章制度
通過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人們能夠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資源,同時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護士最新規章制度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護士最新規章制度,供大家參考。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
實習護士既是學生又是工作人員,處于臨床工作第一線,因此要做到:
(1)實習護士是實習醫院的工作人員,直接服從科室管理,必須遵守醫院和科室的各項制度。
(2)必須遵守科室的勞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每天應提前到達工作崗位,主動做好準備工作。上班時間應堅守崗位,不做與實習無關的事,不看與實習無關的書。離開病房時應先請示帶教老師。
(3)實習期間請病假需有診斷證明,經護教部蓋章后方能生效。一般不準請事假。如確有特殊情況,一天以內由帶教老師批準,超過一天需經科室領導與護教部研究批準。
(4)必須嚴格按實習輪轉計劃實習。如有特殊情況需換科實習,應與護教部聯系,不得自行換科實習。
(5)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進行一般技能的操作與訓練,經常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飲食和心理狀況,以及醫囑查對、護理工作執行情況。
(6)在病房實習時應提前10分鐘進入病房,按時隨護理教學查房,參加病房醫護人員交接班,與帶教老師共同處理醫囑和治療、護理工作。
(7)在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應立即去病房查看病人,做生命體征測量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本班內的護理記錄書寫。
(8)嚴格觀察病人病情變化,遇有病情變化,應立即報告醫生。
(9)實習護士對病人的治療操作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10)必須嚴守保護性醫療制度。不得自作主張、擅自行事,以防止發生醫療差錯和事故。
(11)發揚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養成良好的醫療道德,對病人熱情和藹,關心體貼,耐心解釋,絕對不允許為了個人學習而影響病人的治療,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損害病人的健康。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心外科二病區開放病床41張,配備護士l9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l2人,護士4人,年齡22~48歲,平均(38.5-+10)歲。科室配置中心監護系統、多功能床邊監護儀、除顫儀、微量注射泵、呼吸機、球囊反博儀、起搏器、血氣分析等。
1.2方法
(1)實施扁平化管理,采取責任包干制。我們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程度、護理工作量、護士個人能力等合理調整,共分六組,每組由3名管床護士組成,每位護士平均分管5~8張病床,完成患者所有治療護理任務,實行連續的、不間斷護理;
(2)創建流動護士工作站。科室購買7臺多功能護理車,首先,管床護士全面評估好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用物,備齊物品后把多功能護理車推至病房,主動輸液、加液,降低紅燈呼叫率,還可以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隨時做好護理文書記錄。通常情況下,管床護士隨時留在患者身邊,臨時新增治療所需的用物由公共班護士送至病房,節約護士往返病房、治療室及辦公室時間;
(3)開展床邊護理查房。每日堅持實施床邊護理查房,每組責任護士負責檢查本組管床護士對患者病情、治療、檢查等情況是否熟練掌握,管床護士應該能準確說出患者現存的護理問題以及護理措施,責任護士對本組患者情況應心中有數,對一些病情危重者能提出建設性意見,共同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4)建立表格式護理文書書寫,取消不必要的護理文件書寫,建立表格式人院評估表、護理記錄單,護士在病房完成工作后,可及時在多功能護理車上記錄護理文書,既能節約時間,又可避免回憶式護理文書書寫。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討論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其實是一場護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也是一次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契機,根本目的在于從真正意義上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因此,我們首先從轉變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實行以患者為中心、包床到護的大包干責任制,管床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及時、主動、全面的優質護理服務。而床邊護理工作制是保證大包干責任制工作落實到位的重要舉措。它是責任制護理與整體護理相互結合的工作模式,保證護士連續、不間斷地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以及病情觀察等,及時解決患者生理、心理存在問題。傳統護理模式中護士以處理醫囑為主要分工,每天忙忙碌碌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務,患者不呼叫就不去病房,很難得到患者及家屬認可,護士自身沒有價值感和認同感。實行護士“床邊工作制”后,常態下,護士應在病房或患者身邊工作,不再只是被動待在護士辦公室等待呼叫,而是隨時巡視在病房,主動為患者提供便捷服務,使護士的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讓患者親身感受到高質量的優質服務。
另一方面,每位護士分管病床,“心中有患者”、“我是責任護士”作為自己的服務理念,提高了工作責任感和自身價值感;床邊工作制增加了護士的服務時間,便于與患者更好溝通,從而密切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科室配置多功能護理車,便于護士隨時獲取工作所需物品,減少來回往返時間,減輕護士工作量,節約人力資源;實施床邊工作制,護士有更多時間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隨時監督患者遵醫行為,提高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及自我護理能力;實施床邊工作制,可以提高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得到醫生的認可,促進醫護合作,提高護士在醫生心目中的地位,醫護攜手共同為患者排難解疑,有效保障醫療安全。從表1可見,實施床邊護理工作制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滿意率、依從性(服藥、運動)以及情緒狀態均明顯優于實施前(P%0.05);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健康教育針對性、護理措施延續性、病情觀察及時性、護患溝通效果以及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均明顯優于實施前(P<O.05或P<0.01),差異有顯著意義。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3
一、護士必須嚴格根據醫囑給藥,不得擅自更改,對有疑問的醫囑,應了解清楚后方可給藥,避免盲目執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療目的,熟悉各種常用藥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進行藥物知識的介紹。
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四、做治療前,護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五、給藥前要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需要時作過敏試驗)并向患者解釋以取得合作。
用藥后要注意觀察藥物反應及治療效果,如有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醫師,并記錄護理記錄單,填寫藥物不良反應登記本。
六、用藥時要檢查藥物有效期及有無變質。
靜脈輸液時要檢查瓶蓋有無松動、瓶口有無裂縫、液體有無沉淀及絮狀物等。多種藥物聯合應用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確用藥,合理掌握給藥時間、方法,藥物要做到現配現用,避免久置引起藥物污染或藥效降低。
八、治療后所用的各種物品進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應室回收處理。口服藥杯定期清洗消毒備用。
九、如發現給藥錯誤,應及時報告、處理,積極采取補救措施。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4
1、遵守學校及實習醫院的規章制度,明確自己應在帶教老師的督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為病人實施護理,對操作不熟悉或沒做好準備之前不應當執行操作,發現病人病情變化應及時報告帶教老師。擅自行事或脫離督導而造成的病人傷害,應視為個人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尊敬老師,虛心學習、服從老師的安排。
3、嚴格執行《護士學生實習請假管理制度》。
4、按教學實習要求的內容進行實習,學生手冊由帶教老師填寫完整后相互交接。
5、遵守職業操守,保持良好的護士修養。尊重、同情、關愛病人,禁止接受病人或家屬的饋贈。
6、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認真查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如發生缺點、差錯、事故,應立即報告帶教老師和護士長,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在12小時內分別向班主任和護士長提交事情經過的書面報告。
7、愛護公物,履行節約,不拿病區公物私用。如損壞公物,應主動報告護長,并按醫院有關規定予以賠償和處理。貴重儀器,未經病區老師同意,不得擅自動用。
8、著裝、語言、行為符合護士的要求,做到不遲到(至少提前10分鐘到達實習科室)、不早退、不曠工、不擅離工作崗位(如需要離開,應經帶教老師同意)、不會客、不打私人電話,不做私事。著裝要求如下:
女生:護士服(潔凈、平整、腰帶松緊合適,鈕扣齊全、不露褲腿或裙擺)、燕尾帽、軟底白鞋。
男生:白色工作服及白褲(潔凈、平整、鈕扣齊全)。
9、佩帶物品:秒針表,小筆記本、筆(、黑色簽字筆),胸卡。實習前應根據實習科室的病種、實習內容作相關理論和技術的了解與準備。
10、著工作服者一律不得進入餐廳和醫院門外。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5
(1)熱情接待病人,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根據病人病情合理安排床位,完整填寫病歷、診斷卡、床頭卡,并及時通知主管醫師和主管護士。
(2)負責查看夜間醫囑,參加晨會及書面交班,填寫空床報告及病房日報表。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正確轉抄、處理醫囑,臨時醫囑及時通知病人的主管護士。每日查對醫囑,每周大查對醫囑一次,并有記錄;根據護理級別、藥物的陽性標志及時在診斷卡和床頭卡上注明。
(4)嚴格按收費標準記帳,負責掌握病人費用的動態情況,并及時與病人或家屬、主管醫師聯系,負責對病人有關收費問題的解釋工作。
(5)按醫囑飲食種類和病人需要,與營養科聯系安排病人的飲食。
(6)按計劃安排工人預約并推送病人檢查,整理各項檢查報告單。
(7)負責辦理出入院、轉科、飲食、手術、死亡的通知工作。
(8)負責轉抄長期醫囑執行單(分別為輸液、注射、口服、其它)和記帳。
(9)負責運行病歷的管理,防丟失;負責出院病人病歷的質量檢查及整理。
(10)了解病房病人動態情況,書寫病房動態交班報告。
(11)協助護士長做好病房管理;負責辦公室的電腦、電話的管理,做好清潔、保潔工作;負責各種紙張、表格的清理、補充。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6
為進一步加強護士隊伍的建設,完善護理人員調配制度,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促進護理隊伍的穩定性與健康發展,特制訂護理人員崗位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按照“科學管理、按需設崗、保障患者安全和臨床護理質量”的原則合理設置應接不暇崗位,明確科室護理人員崗位職責、任職條件、工作質量標準,工作流程,患者滿意度調查方式等。
二、根據工作性質,工作任務,責任輕重和技術難度等要素,對崗位所需護士的進行分類公級,使得人員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匹配,實現護士的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
三、合理配置護士,不同崗位的護士數量和能力素質應當滿足工作需要,臨床一線護士的配置應結合崗位的工作量,技術難度,專業要求和工作風險等要素,合理配置,動態調整保障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四、嚴格落實《護理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將護士護理患者和完成護理工作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患者滿意度等要素作為績效考核重點,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護士收入分配。獎勵評定的重要條件,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
五、護士的職稱與其臨床崗位的工作職責,能力要求適應,護士的職稱晉升應側重臨床一線護理崗位,注重臨床實際工作表現和能力。
六、根據護士的實際業務水平,崗位工作需要以及職業生涯發展,完善并落實《護士長培訓計劃》、《在職護士培訓計劃》、《新聘用護士培訓計劃》、《護理人員分層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增強培訓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護士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7
分級護理是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規定臨床護理要求,在護理工作中達到明確重點、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護理等級,以醫囑形式下達級別,分成一、二、三級護理和特級護理,并作出標記(一級護理為紅色,二級護理為黃色,三級護理為藍色或可不設標記)。
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為依據,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一、特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⑵重癥監護患者;
⑶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后的患者;
⑷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⑸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⑹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并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⑺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特護標記表示。
⑴24小時專人看護,并班班床頭交接;
⑵安置病人于重癥病房或單人病房。
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其他觀察指標,評估安全風險隱患,并做好記錄。
⑷搶救儀器、器械和藥物呈備用狀態。
⑸及時正確執行醫囑。
⑹落實各項專科護理及風險預防措施并詳細記錄。
⑺危重患者應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填寫重危特級護理記錄單,監護病人至少每小時記錄生命體征。病情欄隨時記錄患者的特殊變化及特殊治療,反映病情的.動態變化、所采取的護理措施和效果評價。
⑻了解影響病人心理的各種因素,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疏導,并進行衛生健康指導。
⑼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每日整理床單位,保持床單位整潔,一旦污染,及時更換;
每日2次幫助患者清潔面部和梳頭;每日2-3次口腔護理,對非禁食患者協助進食;根據患者病情至少每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一次,進行壓瘡預防及護理,必要時協助床上移動;
協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護理及失禁等會陰護理;每2日床上溫水擦浴1次;每周床上洗頭一次及時修剪患者指/趾甲,協助患者更衣。
二、一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癥患者;
⑵手術后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臥床的患者;
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⑷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一級護理標記表示
⑴嚴密觀察病情,至少每小時巡視一次;
⑵正確及時執行醫囑,落實各種治療護理措施;
⑶按照專科要求做好各種導管護理,保持導管通常,觀察引流液,并做好記錄,定時棄去引流液,并按醫囑要求做好標本留置和送檢。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病情穩定的病重、一級護理的患者每天記錄一次生命體征;
⑷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做好皮膚護理,頭發、會陰護理每日1-2次;禁食、昏迷病人口腔護理每日2次,其他病人協助刷牙;
督促病人經常翻身,術后或昏迷病人協助翻身每2小時1次,并做好壓瘡護理;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協助完成各種需要;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三、二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穩定,仍需臥床的患者;
⑵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二級護理標記表示
⑴注意觀察病情,觀察特殊治療和特殊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至少2小時巡視一次;
⑵根據患者病情可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輕度活動;
⑶協助病人做好晨、晚間護理,并鼓勵病人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協助完成各種需要。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⑷根據不同疾病,提供相關的健康指導。
四、三級護理
1、指征
⑴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
⑵生活完全自理且處于康復期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三級護理標記表示
每日巡視2次,掌握病情變化及思想情況,注意病人的飲食及休息,每日測量體溫、脈搏、呼吸。督促病人遵守院規,做好健康教育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五、基礎護理要求:
凡住院患者,按護理級別要求分別實施基礎護理工作。
1、床單位:床單位清潔、平整,床頭柜清潔整齊,床下地面無雜物,患者衣褲清潔。
2、頭發、胡須:清潔整齊、無臭味,胡須短。
3、口腔:有與病情相適應的護理措施,口腔清潔無殘渣、無口臭。
4、皮膚、會陰:清潔無異味、無污跡、無膠布痕跡。
5、指(趾)甲:剪平,無污垢。
6、各種引流管:固定正確,無扭曲,管壁清潔,引流管通暢。
7、幫助缺乏自理能力的患者解決生活需求,如喂飯、擦身。
8、預防壓瘡:體位放置正確、舒適,要求翻身有記錄,無壓瘡發生。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8
1)護士按早中晚(apn)三班工作,護士的工作時間分配為a班8:00—15:00,p班14:30—22:00,n班21:30—8:30。
2)除護士長外科室所有護士進入apn排班系統。
3)每日各班護士工作時間連續不間斷。
4)日夜班護士人力相對均衡(a班3—5人,p班2—3人,n班1—2人),各班均設護理組長。
5)夜班護士人力足夠,危重手術等重病人多時要求雙人夜班。
6)護士周班時35—40h,日工作不超過12h,兩班間休息時間12h以上。
7)護士交接班時間計入工作時間。
8)建立排班需求登記卡,力求公平公正公開,人性化管理。
4.臨床護士分層級管理制度
1)建立護士分層級管理,病區設立專科護士、高級責任護士(組長)、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等不同層級護理崗位。
2)不同層級護士的工作權限和待遇不同,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
3)各層級護士崗位相對固定,各班次均有護理組長。
4)同一班內各護士的崗位職責、年資、職稱和能力互為補充。
5)高級責任護士分管病情更重、護理需求更復雜的病人,并承擔評估/開護囑/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等。
6)在一定周期內,責任制小組成員相對固定。
7)赴港專科護士有崗位,能發揮作用。
8)層級管理與護理查房、護理會診、交接班、分級護理、查對制度等相銜接。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9
分級護理是住院患者基礎護理的重要資料,直接反映出臨床護理服務質量。護理等級分為個性護理、Ⅰ、Ⅱ、Ⅲ級護理,并分別設有統一的標記。
一、護理等級的確定
住院患者的護理等級應與其實際病情對護理工作的需要相貼合,由床位醫生根據病情下達醫囑。在患者住院期間,應隨著病情的變化,及時更改護理等級。
二、護理等級的公示
(一)公示資料:按照上海市分級護理標準資料公示,即:個性護理、Ⅰ級護理、Ⅱ級護理、Ⅲ級護理的指征和護理要求。
(二)公示方法:由宣傳科按標準資料制成版面,統一公示。職責護士根據醫囑落實分管患者護理等級的告知,并在床頭牌和患者一覽表上做好標記,個性護理為紅色;Ⅰ級為紅色;Ⅱ級為藍色;Ⅲ級護理為黃色。護士按分級護理標準具體落實護理巡視和臨床護理工作;護理病歷書寫要求做好相關病情、護理措施和效果的&39;記錄。
三、分級護理的質量評估
(一)護士長、負責組長按照分級護理標準動態監控不同護理等級患者的臨床護理與基礎護理,督導護理措施的落實。
(二)護理部質控組每月抽查住院患者分級護理的落實和對護理等級的知曉狀況
重點監控個性護理、Ⅰ級護理患者的臨床護理、基礎護理和護理記錄質量。
檢查結果與質量考評掛鉤。
(三)護理部將住院患者對護理等級的知曉狀況作為護理工作滿意度的一項資料納入考評。
四、分級護理的指征和要求:
個性護理
(一)指征:病情重篤,復雜多變,隨時可發生危及生命的狀況,患者極度虛弱,生活無法自理。
(二)護理要求
1、設立護理組,安排熟悉業務的護士3-4名,每日早、中、夜三班,24小時專人看護,并班班交接。
2、安置患者于重癥搶救室,監護室或單人病房,室溫調節在18-20℃。
3、做好記錄。
4、準備搶救儀器、器械和搶救藥物,呈備用狀態,一旦發生變化,立即投入搶救,并做好搶救后物品的處理工作。
5、及時正確執行醫囑,認真落實各項治療措施。
6、按常規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保證各種導管通暢,持續導管口的清潔并定時消毒,詳細記錄引流量及色澤等狀況。
7、按時認真填寫重危護理記錄單,要求能反映病情的動態變化,所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及效果評價。
8、了解影響患者心理的各種因素,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疏導,并進行衛生健康指導。
9、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1)每日更換床單及衣褲,持續床單位整潔,一旦污染,及時更換。
(2)在病情許可下,每日床上沐浴或擦身1次,包括洗腳及會陰護理。
(3)口腔護理每日2-3次,洗臉和頭發護理每日2次。
(4)每2小時翻身1次(或遵醫囑),褥瘡護理每日3次。
Ⅰ級護理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需絕對臥床者。
2、特大手術后7天內,各種中、大手術后1-3天內。
3、昏迷、休克、腎衰、驚厥、子癇等。
4、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護理要求
1、嚴密觀察病情,每30-60分鐘巡視一次。
2、正確落實各項治療護理措施,詳細填寫護理病程錄。
3、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
(1)術后3天內床上沐浴或擦身每日1次,以后每周1次;頭發護理早、晚各1次,每日會陰清潔和洗腳各1次。
(2)禁食、昏迷患者口腔護理每日2次,其他患者協助刷牙。
(3)督促患者經常翻身,術后和昏迷患者協助翻身每2小時1次;褥瘡護理每班1次,并做好記錄。
4、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按時喂飯、服藥,并送茶水、便器到床邊,協助完成各種需要。
5、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Ⅱ級護理
(一)指征
1、病重期急性癥狀消失,大手術后病情穩定,但生活尚不能自理者。
2、年老體弱或慢性病患者,不宜過多活動者。
3、普通手術后或輕型子癇等。
(二)護理要求
1、注意觀察病情,觀察特殊治療或特殊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每1-2小時巡視1次。
2、根據病情可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輕度活動。
3、協助患者做好晨、晚間護理,如洗腳、刷牙、洗臉等,并鼓勵患者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協助喂飯及大小便護理。
4、針對不同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Ⅲ級護理
(一)指征
1、一般慢性病、輕癥、術前檢查準備階段的患者及正常孕婦等。
2、各種疾病或術后恢復期患者。
3、能下床活動,生活自理者。
(二)護理要求
1、每日巡視2次,掌握患者病情及思想狀況,注意患者的飲食及休息,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
2、督促遵守院規,做好健康教育。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0
1)符合專科護士任職資格。
2)接受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授權委托的30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授權委托醫學院校的相關專科護士碩士學位課程班300學時的專業培訓,并在相應專科護士臨床實踐基地實習3個月,獲得相應的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書。
3)由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專門機構或組織開展準入管理工作。確定評價標準,進行基礎理論、專科理論、論文答辯、專科專業技術和專科護士能力考核,經該機構或組織審核準入后,方可從事專科護士工作,并享受專科護士的有關待遇。
4)精通本學科基本理論、專科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相關學科知識,掌握專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原則與搶救技能,在突發事件及急危重癥病人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5)有豐富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能循證解決本專科復雜疑難護理問題,有指導專業護士有效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的能力。
6)有組織、指導臨床、教學、科研的能力;是本專科學術帶頭人。
7)熟練運用一門外語獲取學科信息和進行學術交流。
8)及時跟蹤并掌握國內外本專科新理論、新技術,每年接受相應專業領域的繼續教育。
9)遵照執行省級衛生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1
1、護士享有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醫院無條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并采取有效衛生防護措施。
2、醫院在防范護士職業健康危害的同時,還為護士提供醫療保健措施,以減少職業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傳染病的工作崗位或者傳染病高發期,給予必要的免疫接種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醫院對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按照法律、法規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補助。
4、醫院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每季度進行一次個人劑量監測,每年體檢一次。
5、護士工作中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6、職業病患者享有的權利
(1)職業病患者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
(2)職業病患者的診療、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患者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社會保險的規定執行;
(3)職業病患者依照有關民事法律、有權向醫院提出賠償要求;
(4)職業病的確立應按照衛生部和勞動保障部頒布的《職業病目錄》執行。
7、建立、健全各類職業暴露的處理流程,確保一旦發生職業危害,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用以減少職業健康危害程度。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2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萬別,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不同。為了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護理和照顧,在長期護理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把病人分為等級,按等級進行護理的做法,國家衛生部已將其定為制度,即“分級護理制度”。這就是說,等級護理就是按照國家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
等級護理共分為4級,即特別護理(特別專護)、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普通護理)。病人入院后,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護理等級,下達醫囑,并分別在住院病人一覽表和病人床頭卡上設不同標記,提示護士根據醫囑和標記具體落實,護士長進行督促檢查。下面分別講一講不同護理級別的不同要求。
1、特別護理(特護)用大紅色標記,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術后的病人,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需要嚴密觀察和加強照顧。特護的都是重危病人,但重危病人不一定都要特護。特護派專門護士晝夜守護,有時需把病人搬入搶救室或監護室。按照特護計劃,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密切觀察病情,記錄飲食和排出物的量,進行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翻身按摩等。特護的收費比較高,上級有收費標準,自費病人應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
2、一級護理用粉紅色標記,表示重點護理,但不派專人守護。對絕大多數重危病人來說,這就算是高等級的護理。按規定,對一級護理的病人,護士每隔15~30分鐘巡視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療情況,又幫助飲食起居。根據病情需要幫助病人更換體位、擦澡、洗頭、剪指(趾)甲等。
3、二級護理用藍色標記,表示病情無危險性,適于病情穩定的重癥恢復期病人,或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動的病人。對二級護理病人,規定每1~2小時巡視1次。在這之間,如病情有變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喚電鈴呼叫醫生護士。
4、三級護理是普通護理,不作標記。對這個護理級別的輕病人,護士每3~4小時巡視1次。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3
1、體溫在7.5度以上及危重病員每隔四小時測次。一般病員每天早晨及卜午測體溫、脈搏、呼吸各一次,每天問大小便一次。新入院病員測血土體重一次(七歲以下小兒酌情免測血壓)。其他按常規和醫囑執行。
2、病員入院后,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并作出標記。
特別護理:病情危重,需隨時進行搶救的病員。
排專人晝夜守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制定護理計劃,并預防并發癥,及時準確地填寫特護記錄。
一級護理:重癥病員、大手術后及需嚴格臥床何處的病員。
臥床休息,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必須要制定護理計劃和做護理記錄;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天三于分鐘巡視一次;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根據病情更換體位、擦澡、洗頭,預防井發癥。
二級護理:病情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39;病員,適應地做室內活動,生活上給子必要協助;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每一至兩小時巡視一次。
三級護理:一般病員在醫護指導下生活自理;注意觀察病情,據病情參加些室內、外活動。
附:死亡病員料理事項
1、經醫師檢查證實死亡的病員可以進行尸體料理。
2、醫師填寫死亡通知單,即送往院處,由住處通知死者家屬或單位。
3、需有兩人在場檢查死者有無遺物,如錢、證、衣物等各種物品,交給死者家屬或單位。如家和單位不在,應交由護士長保存。
4、在當班護士要用棉花塞好死者之日、鼻、肛門、陰道等,如有傷口或排泄物,應擦洗干凈包好使兩眼閉合。
5、整理病室,拆走床單、褲褥等物,通風換氣床鋪、床頭柜按常規消毒處理。
6、整理病案,完成護理記錄。
護士最新規章制度篇14
1、醫院護理部依據各級衛生部門下發文件制定本院護理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護理常規。
2、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新的文件、規范后。護理部組織學習領會其內容。報請領導批準后及時修訂本院相關制度、職責。
3、修訂護理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必須經過全體護士長討論并公示修訂內容廣泛征求護士意見及建議。
4、護理管理人員根據征求的意見及建議修改修訂的制度、職責相關內容要注明修訂日期。
5、修訂的護理管理制度、職能定稿后報請領導批準正式發布,同時宣布廢止原本項制度或職責。
6、各科室護士長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督導護士執行,保證制度落實。
7、護理管理人員在修訂的護理管理制度、職責發布后定期督導檢查各科室學習機執行情況。
8、修訂后的文件,有試行—修改—批準—培訓—執行的程序。有修訂標識。所有文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