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三候是什么
小雪節氣的三候是什么?小雪節氣不一定下雪,實際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小雪節氣的三候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雪節氣的三候是什么
虹藏不見:小雪之日“虹藏不見”。陰陽交才有虹,此時陰盛陽伏,雨水都凝成陰雪了,虹當然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小雪后五日“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閉塞而成冬:再五日“閉塞而成冬”,冬為藏,冬為終。
雨雪紛飛,寒潮至
小雪節氣,雨雪紛飛。中央氣象臺發布暴雪藍色預警:預計21日20時至22日20時,內蒙古中部偏南地區、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和西部、北京、天津大部等地有大雪或暴雪,當地民眾應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而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東部和海南等地,也有小雨光顧。
值得留意的還有,23日至26日,我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出現明顯的大風降溫天氣。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南部、黃淮、江淮、華南大部等地最低氣溫將先后下降6~10℃,請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養生注意身體的哪些部位
頭部
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如果頭部被凍住了,被寒氣入侵,體內陽氣便容易走散,從而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癥。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還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梗、中風等,保暖工作不可少。
建議
在秋天風大、氣溫下降之際,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風而引發頭痛、發熱等身體不適。下雨時要及時把頭部保護起來,避免淋濕。每天清晨應梳頭百余次,使頭皮微熱,有利于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順。
腹部
天氣轉涼后,人的腹部容易受涼引發胃腸不適;如胃部容易發生抽搐,并出現腹瀉、惡心等癥狀;肚臍受涼則會染風寒,是最怕著涼的地方;下腹部著涼則會導致女性宮寒淤血及引發婦科疾病。
建議
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給腹部保暖,平時穿件貼身的純棉背心,避免受涼。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定時進餐,少食多餐,進食易消化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吃辛辣、過咸、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香料、濃茶、咖啡等也要少碰。
腰部
從中醫上講,腰部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深秋時節若經常穿低腰褲,腰部就很容易受寒,男性會出現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
建議
天冷時注意穿上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即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膝部
深秋是膝關節炎的始發期。膝關節炎主要是由于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還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建議
天氣漸涼,要注意保暖,多用熱水泡腳或用熱水敷膝關節。醫生建議最好不要用護膝給膝部保暖,因為護膝彈性很大,用在膝部阻礙了周圍血液循環的疏通。
手腳
一入深秋,不少人都感覺全身發冷,手腳更是冰涼得受不了,喝了很多熱水都不能緩解。當腳部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中醫認為,手腳之所以會冰涼主要與兩個因素相關,一是身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人體;二是身體本身的陽氣并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陽氣瘀滯在體內。
建議
陽氣虛衰者注重下肢的保暖,晚上睡覺前泡泡腳,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肉、羊肉、雞肉,大蒜、辣椒、生姜、桂圓等;氣血不暢者則需加強運動,特別是久坐或久立之人,飲食上多吃行氣、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
小雪節氣養生食療方
五谷雜糧粥
材料:黑豆、紅豆、眉豆各30克,綠豆20克,小米70克,蓮子20克,百合15克,紅棗3枚。
制法:黑豆、紅豆、眉豆、綠豆提前浸泡6小時,紅棗去核,蓮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凈。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豆類熟爛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氣,滋肺腎,安心神。適合脾腎偏虛、肺陰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
石斛麥冬茶
材料:石斛6克、麥冬10克、綠茶3克。
制法:將石斛、麥冬洗凈切碎,與綠茶一起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焗15分鐘即可。
功效:養陰和胃,醒腦提神。適合平素嗜食辛辣、胃燥陰傷、口干便秘之人。
花生紅棗雞腳湯
材料:雞腳4對,瘦肉50克,花生30克,紅棗5枚,生姜3片。
制法:以上材料洗凈后,雞腳斬開,瘦肉切塊,與其它材料同放入湯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后,小火續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潤燥養陰,補血養顏。適合陰血虧虛、皮膚干燥之人。
黑豆枸杞塘虱湯
材料:塘虱魚500克,黑豆100克,枸杞15克,陳皮5克,生姜3片。
制法:塘虱魚宰殺去鱗、鰓、內臟后洗凈,黑豆提前3小時浸泡,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湯煲中,大火煮開,用小火續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滋陰養血。適合脾腎兩虛、陰血不足之人。
小雪節氣會下雪嗎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東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并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時值陽歷11月下半月,農歷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