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的養生知識
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小雪節氣的養生知識,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雪節氣的養生知識
飲食
小雪時節,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孫思邈《修養法》中云: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此時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雞肉、腰果、枸杞、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黃精等。同時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小雪養生應少吃寒涼食物,少喝咖啡 、烈酒,少抽煙、少吃大魚大肉,過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同時大熱、滋膩的進補品也盡量避免。冬月不可多食蔥,令人發疾。
起居
早睡“晚起”免疫強。“小雪”節氣開始,最好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晚上最好不要遲于22點休息。人如果超過凌晨1點不休息,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后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加容易生病。所謂“晚起”,指的是起床時間稍稍比夏季推遲一些即可。
運動
民諺云:“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應適當鍛煉,但要避免劇烈運動,要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同時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鍛煉宜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室內外溫差較大,戶外活動時要注意做好熱身運動。
心態
小雪節氣前后,天氣常陰冷晦暗,易增抑郁凄冷之情,因此要注重調整心情,培養樂觀情緒,尤其是患有抑郁癥的朋友更應注意心理調養。可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會朋友,多聽美妙歡快的音樂等等,以增添生活中的樂趣。
白天注意開窗通風。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每天晚上最好用熱水泡泡腳,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
小雪節氣穿棉服嗎
北方地區可以穿棉服
小雪節氣時,北方的溫度已經很低了,開始逐漸進入寒冬,雖然室內有暖氣,但是室外的溫度都在零下,體感寒冷,在室外的時候最好還是穿上棉服和棉褲,以免著涼。
南方地區不能穿棉服
南方地區天氣較為溫暖,尚不需要穿棉服。
小雪是冬天第幾個節氣:第2個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起點于每年公歷11月22日或23日,太陽位于赤緯-20°16‘,到達黃經240°。
“小雪”節氣間,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當鐘面上的10點鐘)
。每晚20:00以后,若到戶外觀星,可見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它代替北斗星擔當起尋找北極星的坐標任務,為觀星的人們導航。四邊形的飛馬座正臨空,冬季星空的標識——獵戶座已在東方地平線探頭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節氣中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系,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則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
小雪吃什么食物養生
烏骨雞:補血養血
烏骨雞是強筋健骨、補血健體的上等佳品。烏雞黑色素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本草綱目》中說烏雞有大補的作用。可以補諸勞虛損,可以治療消渴。益產婦,尤其治療婦女的崩漏帶下等等一些頑固的血病。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骨質疏松防止小孩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等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黑豆:預防便秘
黑豆中粗纖維的含量高,超過黃豆很多。粗纖維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便秘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現代人的飲食精細,粗纖維含量過少,加重了腸道的承擔,容易導致便秘,導致痔瘡的產生。每天吃點黑豆,增加粗纖維素,就可以有效預防便秘發生。
胡蘿卜:潤膚
胡蘿卜中富有的β-胡蘿卜素,在小腸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對皮膚的表皮層具有保護作用,可使人的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中醫認為,胡蘿卜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秋末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卜素80%以上。
豆芽菜:防上火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磷、鐵、鈣等人體必需的飲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勞。吃豆芽可以滋養潤燥、清熱解毒,是冬季上火的最好選擇。
牛肉:暖胃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等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
白蘿卜:利肺
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祖國醫學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于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癥。可見蘿卜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冬季蘿卜賽人參”之說,對冬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芋頭:養胃
芋頭富含淀粉,營養豐富。并含乳聚糖,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荸薺:利咽化痰
荸薺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熱瀉火、利咽化痰,又可補充營養,但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不宜生吃,不妨將其洗凈后煮粥。煮熟的荸薺更甜,而且能與谷物糧食營養互補,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
山藥:護膚
山藥含有薯蕷皂,被稱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其中含有各種激素基本物質,有激素之母的稱謂,它能促進內分泌激素的合成作用,能促進皮膚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提升肌膚的保濕功能,并對改善體質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小雪時節飲食不節、偏食生冷極易導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
小雪節氣養生訣竅
防寒保暖“一二三”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此時空氣的濕潤對于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雪后會出現降溫天氣,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建議大家防寒保暖關注頭部、腹背和手足。
1.頭部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陽氣最足。現代醫學認為頭部距心臟較近,氧氣及血液供給較為充分,故健康者“涼頭暖足”無大礙,還可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但老年人、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的耐寒能力較差,要做好頭部防寒。
2.腹背前胸后背之間有肺、心臟、脾胃等重要臟器,萬一受寒,心臟病、咳嗽哮喘、胃痛腹瀉就會讓你“難過一冬”。女性朋友的腹部經常受寒,還可能引起諸如月經失調、痛經、甚至不孕等婦科疾病。中醫認為足太陽膀胱經“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督脈“沿脊柱上行,經項后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腰為腎之府”,所以保持腰背部溫暖,不僅可減少寒邪傷害,更能防感冒、固腎強腰、防舊病復發或加重。
3.手足離心臟較遠,末梢循環較差,脂肪少保溫性也差,故易受寒。中醫認為人體數條重要經脈會聚或起始于足部,“寒從腳起”,會影響全身,抗病能力降低,所以足部保暖很重要。建議大家每晚睡前半小時熱水泡腳,水溫40℃左右,泡20分鐘左右,促進血液循環而暖腳強身。提醒老人、孕婦等特殊人群不要泡過長時間,以免引起出汗、心慌等不適癥狀。腳部有傷口也不適合泡腳,以免引起感染。患糖尿病之人泡腳水溫不宜過高。
適宜清除體內熱
從小雪開始,自然界逐漸“陰盛陽衰”,此時很多人開始大量攝入高熱量食物,甚至每天都是大魚大肉,于是開始口腔潰瘍了,臉上長疙瘩了,出現了內熱之象。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個節氣里,室內開始供暖,外面寒冷,又穿得很嚴實,體內熱氣就散發不出去,再加上高熱量飲食,更助長了身體的“內火”。所以在小雪時節要適宜清內熱,可以多喝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滋補津液。另外,白菜、蘿卜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卜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