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傳染病的狂犬病病因
急性傳染病的狂犬病病因都有哪些?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急性傳染病的狂犬病病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急性傳染病的狂犬病病因
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而致。狂犬病毒含5種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質(M)等。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與乙酰膽堿結合,決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經性。傳染源主要為病犬、其次為病貓及病狼等。人被患病動物咬傷后,動物唾液中的病毒通過傷口進入人體而引發疾病,少數患者也可因眼結膜被病獸唾液污染而患病。
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獵者、獸醫、飼養動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后首先感染肌細胞,于傷口附近肌細胞內小量增殖,再侵入近處的末梢神經。而后病毒沿周圍神經的軸索向中樞神經作向心性擴散,并不延血液擴散,主要侵犯腦干和小腦等處的神經元。病毒在灰質內大量復制,沿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發病,被病犬咬傷而未作預防注射者約15%~20%發病,被病狼咬傷者約50%~60%發病,其發病因素與咬傷部位、創傷程度、傷口處理情況、衣著薄厚及注射疫苗與否有關。
狂犬病臨床表現
狂犬病潛伏期無任何征兆,高風險動物暴露后,立即開展暴露后處置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手段。狂犬病最初癥狀是發熱,傷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異常、原因不明的顫痛、刺痛或灼痛感。隨著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擴散,患者出現典型的狂犬病臨床癥狀,即狂躁型與麻痹型,最終死于咽肌痙攣而窒息或呼吸循環衰竭。
狂犬病檢查
1.血、尿常規及腦脊液檢查
周圍血白細胞總數(12~30)×109/L不等,中性粒細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規檢查可發現輕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腦脊液壓力可稍增高,細胞數稍微增多,一般不超過200×106/L,主要為淋巴細胞,蛋白質增高,可達2.0g/L以上,糖及氯化物正常。
2.病毒分離
唾液及腦脊液常用來分離病毒,唾液的分離率較高。
3.抗原檢查
采用皮膚或腦活檢行免疫熒光檢查。
4.核酸測定
采用PCR法測定RNA,唾液、腦脊液或頸后帶毛囊的皮膚組織標本檢查的陽性率較高。
5.動物接種
標本接種于小鼠后取腦組織做免疫熒光試驗檢測病原體,做病理切片檢查Negri小體。
6.抗體檢查
用于檢測早期的IgM,病后8日,50%血清為陽性,15日時全部陽性。血清中和抗體于病后6日測得,細胞疫苗注射后,中和抗體效價可達數千,接種疫苗后不超過1:1000,而患者可達1:10000以上。
狂犬病診斷
病史及免疫熒光試驗陽性則可確立診斷。
狂犬病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類狂犬病性癔癥、破傷風、病毒性腦膜腦炎、脊髓灰質炎等鑒別。
1.類狂犬病性癔癥
由于狂犬病是一種非常恐怖的疾病,一些癔病患者在暴露后想象自己患有此病。表現為被動物咬傷后不定時出現喉緊縮感,飲水困難且興奮,但無怕風、流涎、發熱和癱瘓。通過暗示、說服、對癥治療后,患者的病情不再發展。
2.破傷風
破傷風的早期癥狀是牙關緊閉,以后出現苦笑面容及角弓反張,但不恐水。破傷風受累的肌群在痙攣的間歇期仍保持較高的肌張力,而狂犬病患者的這些肌群在間歇期卻是完全松弛的。
3.病毒性腦膜腦炎
有明顯的顱內高壓和腦膜刺激征,神志改變明顯,腦脊液檢查有助于鑒別。
4.脊髓灰質炎
麻痹型脊髓灰質炎易與麻痹型狂犬病混淆。此病呈雙向熱型起病,雙側肢體出現不對稱弛緩性癱瘓,無恐水癥狀,肌痛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