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
人們可以在計劃的行政效力作用下按其提出的任務、步驟和要求等積極主動地去工作,計劃能夠推動工作的有效開展。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共有6個班級,1個強化班,3個文科班,2個理科班。其中,本學期每班開設歷史課有2節,全年級12節,但只有1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按課標要求,須36個學時,2學分。
高二年級在高一的基礎之上,在教與學的理念和習慣上學生與教師有比較好的配合,在教與學的方法上應如何突破,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經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二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三、教學目標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四、本學期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措施
本學期教學教任務是,完成高中《必修ⅱ文化發展歷程》的全部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必修ⅱ文化發展歷程》的基本史實,并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
本學期教學的具體教學措施是:
1、認真落實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本學期準備進行集體研討,統一教學進度、教學目標、重難點,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強調分工合作。
2、教師注重積累,使綜合素質提高。就歷史學科而言,知識編排較難,所以對于教師也在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僅是史學最新動態,還是涉及其他學科,我們要不斷的在積累和學習。
3、關注課堂,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有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5、堅持采用學案導學,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終生學習的素質。
五、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
六、教學方法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
(3)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爭取本年度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達到20節以上;
(4)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篇2
一、系統復習,夯實基礎
根據一練和中考的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內容包括復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檢測的安排,整個復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時間大約在2月10日—4月25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中考說明》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復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時間是在4月30日—5月30日,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結合時政熱點分類、分專題進行復習,并進行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行綜合、形成能力。
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6月1日—6月10日進行中考模擬訓練,根據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應試能力。
歷史復習內容較多,一共考六本書,但課時少,雖然《中考說明》規定了考試內容,但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我們必須合理地利用時間,全面地有重點地復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復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同時又要有側重點,《歷史考試說明》里的考查內容及要求,復習時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此外,我們認為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四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單元,九年級上冊第四、六、七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四、七單元是整個初中階段歷史復習的重點內容。對于上述內容,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
(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對基礎知識一定要識記熟練,通過做題訓練理解分析能力、表述表達能力等。
(3)注意合理地安排復習時間。
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篇3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從鴉片戰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事件。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七個單元,敘述從鴉片戰爭代到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歷史,共需22課,每課教學1課時,復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初一升入初二,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著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著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愿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歷史教學活動計劃模板篇4
一、精心備課。力求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講清講透每課重難點。有針對性的選擇習題,以鞏固所學知識。
二、繼續引導學生用更有效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把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框架。
三、以講故事、寫小論文的形式搜集每單元出現的歷史人物,以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開闊視野。
四、進行階段性的檢測,側重點在選擇題、問答題的訓練上,以培養學生認真讀材料、讀題目、善于思考的習慣。
五、舉行書寫優秀的學生的習題展覽,使學生認識到書寫規范認真的重要性。
六、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相互監督、相互學習。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
七、對于本人來講,更應認真執行學校的,不早退、不遲到,在學生面前做到以身立教,“有一種成功的名字叫作堅持”。新年新希望,愿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上會獲得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