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
寫計劃可以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截止日期,避免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和浪費時間。寫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篇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任教班級一年級2班
基本情況分析
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說、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于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于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于初步形成期。
認知能力
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學前班,已初步認識了漢語拼音,會讀拼音字母,能拼簡單的音節。能認讀簡單的獨體字。而有的學生,沒有上過學前班,對于語文的學習了解不多,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學習態度及習慣
每個學生都抱著美好的愿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還談不上什么勤奮、鉆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于逐步形成的階段。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能夠熟練的認讀漢語拼音和音節。通過識字、學習課文,培養學生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識字的能力。并且,要在學生中大力開展古詩文閱讀和大閱讀的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博采眾長,富有新意。本冊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有關語文課程性質的論述,進一步明確了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注意從我國豐富的語文傳統教學經驗中汲取精華,從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中吸收營養。同時,在選文的角度,課型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方面大膽創新,是教材體現出注重德育滲透,注重情感培養、注重語言積累、注重課堂教學效率、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諸方面特點。
簡化頭緒,減輕負擔。全冊教材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漢語拼音”、“識字”、“課文”四個部分組成,類型不多,結構簡明,眉目清楚。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控制,使之要求合理,容量適度,以利于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漢語拼音的韻母、聲母、只要求拼讀、正確書寫,不要求直呼、默寫,更不要求高拼音過關測試;只要求認識基本筆畫,未列入偏旁部首的教學內容;課文教學要求不搞繁瑣分析,強調精講多讀,活記樂背。
突出重點,便教利學。本冊教材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篇,將低年級小學生日常語文學習和語文生活中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有選擇、有重點地編入了課本。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目的是要求學生重視用眼衛生;二是愛惜學習用品,養成良好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漢語拼音”共安排15課,分5個單元。每課一般包括5個部分: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學的情境圖、表音表形圖;
(2)漢語拼音書寫教材;
(3)音節拼讀練習;
(4)拼音詞和與之相配的插圖;
(5)有關的拼音詞、拼音句練習。要求是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準確拼讀和正確書寫音節。“課文”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同時,有關讀寫姿勢的要求,每篇課文的作業設計、每個單元的練習設計等,明確具體,操作性強,既便與教師的教,也利于學生的學。
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篇2
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教育學生從小做起,使禮儀修身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內心力量,一種人生追求,引導成為一個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現代公民。為了把這一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好,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學期的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公共禮儀三部分。教材通過名言導入、走進現場、互動討論、專家引路、故事升華以及我來體驗等幾大模塊來訓練,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到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意義,并自覺遵守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每個班人數在60人左右,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在文明禮儀方面做得比較好,但不夠細化;一小部分學生對于文明行為的具體內涵不太清楚,在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公共禮儀方面還需努力。
三、教學目標
1、學禮儀用禮儀,使文明意識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通過小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發揮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帶動全體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規則,爭做文明少年。
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篇3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校教風和學風的根本性好轉,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檢查、評價和指導工作,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本學期教學督導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辦學意識,堅持以“導”為主,“督”與“導”結合的原則,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積極探索教學督導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實行多側面、多環節、多形式的督導,以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有效控制,推動良好教風、學風建設,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重點
1.加強教師常規教學的質量督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加強對教風、學風的督查,樹立優良的教風和學風,確保正常教學秩序。
3、重點做好學生評教中問題突出教師的跟蹤督導和整改幫扶工作。
4.做好對各教研室執行教學制度和計劃情況的監督檢查,促進教學管理工作規范化建設穩步發展。
5.結合新課標學習、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積極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專題教學調研活動,加強對已經立項課題的課題研究督導。
6.認真做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培訓和教學指導工作,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
三、主要工作內容
1.隨機抽查聽課。聽課的重點主要為本學期授課的教師,以隨機抽查聽課方式為主。教學督導員人均每周聽課不少于1節。
2.進行質量評估。通過聽課與評價,加強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監督,實事求是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加強交流反饋。督導員應采取聽課后評點、書面反饋、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與被督查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充分聽取對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思路,反饋對教學改革的建議和意見。
4.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及家長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對教學的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5.督促已經立項的課題研究按照研究計劃階段性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6.深入課堂進行調研,主要針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管理等方面問題開展調研,將調研中的有關情況匯總,及時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和領導。
四、主要措施
1.督導組成員認真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己的督導水平。
2.深入到教師中去,傾聽教師的心聲和意見。
3.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要求。
4.及時將教師的想法和領導的要求進行溝通,和諧干群關系。
5.認真填寫各種表冊,搞好教學督導原始資料的積累工作。
五、具體安排
1.全期隨機抽查聽課,全校所有任課教師至少抽查一節以上的課堂教學。
2.第二周為教學計劃和教案抽查活動周,進行全校任課教師教學計劃、教案的抽查和班主任工作計劃的檢查。
3.第五周為高級教師示范課教學活動周,要求全校所有任課教師至少聽高級教師示范課一節以上。
4.第九周為教學檢查,進行期中教學檢查。
5.第十六周為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活動周。
6.第十八周為期末教學檢查活動周,進行期末各項教學檢查,評選優秀教案。
教學工作的活動計劃篇4
用課程成就師生,是課程服務部的理念。專業性、服務性、生長性、協作性是我們的旗幟;讓師生因課程而改變,是你我共同的期許,是我們的追求。
一、工作任務
1.課程設置及開發
2.課程實施及監控
3.課程研究及創新
4.課程活動與促進
5.課程評價及改進
二、工作措施
(一)課程設置與開發
1.國家課程
考試科目:語文、數學、英語
考查科目: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
2.地方課程
一年級:國防教育/傳統為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二年級:國防教育/傳統為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三年級: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四年級: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五年級: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六年級: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開發安全課程進行安全教育)
3.校本課程
(1)聽誦課程:國學經典誦讀,一至六年級(包括晨讀、課間誦、午誦、暮省)英語聽力。
(2)說話課程:學生論壇,每周一個主題。英語口語。(與學生服務部合作)
(3)閱讀課程:低年級的繪本閱讀,中年級的橋梁閱讀,高年級的主題閱讀。各年級的童書閱讀。
(4)習作課程:“情感體驗”式習作。
(5)寫字課程:從提升作業質量入手,通過硬筆書法比賽促進。
(6)數學口算和閱讀:一至六年級(每節課前3—5分鐘口算,晨誦一節《數學讀本》和其他數學書籍)。
(7)特色課程:社團,一至六年級(一二年級為繪本閱讀)。
(8)始業課程:一年級(開學第一周)。
(9)結業課程:六年級(畢業最后一周)。
(二)課程實施與監控
課程實施與監控與課程服務部的五大服務中心相結合,進行精準定位、用心服務。
1.國家課程
(1)語文:(語文課程服務中心)
一是閱讀主題化。根據區教研室推廣的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結合我校繪本閱讀、橋梁閱讀、童書閱讀等其它課外閱讀,讓語文這門國家課程走向校本化,激發教師教學個性,甚至走向班本化,讓學生愛上閱讀,讓學生養成“我要讀書”習慣。
二是“情感體驗式”作文。教師有意激起師生教育生活的漣漪,讓學生獲得較深刻的生活、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辭以情發。
(2)數學:(數學課程服務中心)
一是加強口算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二是提高學生自學加合作的能力。
三是加強數學閱讀,明白算理。以《數學讀本》為切入點加強數學閱讀,引導數學學習與生活結合,與趣味為伍,應用到實踐中。
(3)英語:(英語課程服務中心)
一是通過動畫故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練學生英語聽力,培養語感。
二是課上課下創造環境氛圍,提高英語口語應用。
(4)音樂、美術、體育:年級、班級整合學習。(藝體課程服務中心)
繼續推進音樂、美術、體育年級、班級整合學習,保證每一周至少上好一節高質量音體美課。
(5)實驗和信息技術:(綜合課程服務中心)
在儀器站的指導下落實科學實驗操作和信息技術學生上機操作的開展,保證每一位學生能熟練地進行實驗操作和上機操作。
2.地方課程:執行臨沂市地方課程方案。(綜合課程服務中心)
3.校本課程
(1)聽誦課程:國學經典誦讀課程,一至六年級(包括晨讀、課間誦、午誦、暮省)英語聽力。
(2)說話課程:學生論壇,每周一個主題。英語口語。(與學生服務部合作)
(3)閱讀課程:低年級的繪本閱讀,中年級的橋梁閱讀,高年級的主題閱讀。各年級的童書閱讀。
(4)習作課程:“情感體驗”式習作。
(5)寫字課程:從提升作業質量入手,通過硬筆書法比賽促進。
(6)數學口算和閱讀:一至六年級(每節課前3—5分鐘口算,晨誦一節《數學讀本》和其他數學書籍)。
(7)特色課程:社團,一至六年級(一二年級為繪本閱讀)。
(8)始業課程:一年級(開學第一周)。
(9)結業課程:六年級(畢業最后一周)。
4.課程的監控:建立調課制度,保證開足開齊課程。
(三)課程研究及創新
1.自我挑戰的課堂研究
2.作業研究講評
3.數學一師一卷研究
4.數學自學加合作研究
5.語文考試改革研究(語文主題學習命題創新)
6.“新教育”實驗和“新學校行動”研究
7.“大閱讀”研究(讓學生愛上閱讀)
(四)課程活動與促進
學生:
1.計算能力測試
2.國學經典朗讀比賽
3.“情感體驗”作文交流
4.硬筆書法比賽(1、2年級鉛筆,3、4、5、6年級鋼筆)
5.實驗操作和計算機操作展示
教師:
1.教師論壇
2.博文展示
3.常規研講
4.自我挑戰課堂展示
5.朗讀展示
(五)課程評價與改進
1.對現有的評價體系進行精致化和實用化改進。
2.語文課程評價改進。語文考試命題進行了大幅改革,語文課程服務中心組織教師研究改革方向,引導教師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及方式。(各年級語文分單元知識匯總整合)
3.音體美課程年級、班級整合上課,對課程評價的內容進行整合。
4.國學課程的開展及評價。(國學單列評價)
5.小學校大閱讀的開展及評價。(附件:“小學校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