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小暑含義
24節氣小暑含義都有哪些?中國南方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總之,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雷暴增多。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24節氣小暑含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4節氣小暑含義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雖然己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收支情況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北半球的溫度還會繼續上升,而不會隨日照時間的縮短而馬上改變。由此可以推出,雖然從天文學上說,小暑時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己經縮短,但是真正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于是就被稱為小暑,并且民諺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天氣開始炎熱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
江淮流域城市陸續出梅,全國即將入伏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2023年小暑是哪一天
2023年小暑是7月7日星期三。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日期在每年公歷的7月6日-7月8日之間。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
小暑要注意什么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節氣多雨、高溫,此時因為天氣問題,本來就是消化道疾病高發季節,因為小暑天氣因素,發病幾率會更高。所以這個時節,大家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做好飲食衛生,飲食方面要節制,一定不能貪涼,要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可以說是夏季常見疾病,小暑節氣的天氣特點更容易導致中暑問題。大家在外出的時候,應該要做好防暑工作,出門的時候要佩戴好太陽鏡、遮陽傘、遮陽帽等防曬工具,平時要為身體補充水分,要避免午后出門。
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多進冷食
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吃冷飲,冰淇淋之類的食物,還有冰鎮冷飲很多人都喜歡,夏季總是吃這類食物對身體有危害,會讓寒氣堆積在體內。一些人剛剛從外面回來就開始沖澡,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利,很有可能會為以后的健康埋下隱患。
睡眠習慣
逐漸進入夏天,夏日晝長夜短,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做到早睡早起,中午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休息,對于自身疲勞的恢復會有很好的幫助。好的睡眠習慣有助于身體抵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身體比較虛弱,更需要重視起來。
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血液的循環和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是在室外鍛煉的話需要避免陽光的直曬,否則容易引起中暑。
小暑的三候是哪三候
1、一候: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小暑之日“溫風至”,溫風就是熱風,人如在天地間一個大蒸籠中,蒸出滿身汗水,又如舒展在溫水中,苦不堪言還是興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2、二候:蟋蟀居宇,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在穴中面壁,不能非出穴,它農歷七月才出穴,活躍在草叢中求偶,到八月田亮,就會聚在院中,天越涼離人越近。 3、三候:鷹始鷙,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是不是入伏第一天
小暑不是入伏第一天,但小暑節氣過后就會進入伏天,因為每年三伏天通常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出現。小暑即為“小熱”,意思是此時雖然已經能夠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是并未達到一年內最熱,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