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未來可期美好的詩句
"百余年來,哲人之宏論始終振聾發聵,催人警醒。青少年,我們是國家的希望。而強大的青少年一代,關系著國家的前途,中華民族的未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形容未來可期美好的詩句,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形容未來可期美好的詩句
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暫別紫臺自飄搖,何懼風雪總瀟瀟。不見昨夜雨濕處,聊以新顏待今朝。
3、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4、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5、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6、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8、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9、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出是吾鄉。
10、生死契闊 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13、勸君更盡一杯酒,天下何人不識君。
14、晴空一鶴排云上,直引詩情到碧霄。
經典青年強則國強的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啊,成功的背后留下了多少奮斗者的足跡,留下了多少汗水和血水。正是因為有了“奮斗精神”,才能鑄就成功。正是因為有了“奮斗精神”,才看見彩虹。正是因為有了“奮斗精神”,才實現理想。
我們回首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雄獅”,從“飽受屈辱”到“和諧生活”,你可知道有多少的中華兒女為今天傾注了他們滿腔的愛國熱血,用他們的奮斗精神創建祖國的基業,使祖國變得更加強盛。
在教課書中我認識了一位女英雄――物理學家王承書,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科研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她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國內,隱姓埋名30年,舍棄一切,承擔了研制核武器的工作。因為她從未接觸到鈾同位素這個領域,不得不從頭學起,邊學邊研究,多少個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王承書的意志并沒有消沉,正是有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才取得了成功,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她為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業而努力奮斗,她的生命是絢麗的,她的境界是高尚的。
高士其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學家,他在一次實驗中失去了行動能力,他當年只有23歲,醫生說他只能再活5年。當他得知后,本應在國外養傷的他毅然回到國內,決心把畢生所學編成科普讀物,讓中國的青少年了解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患病后的他說的話是“嗯嗯,喔喔”的“高語”,只的家人才聽得懂,他不能寫字,如果一定要他寫,寫的字就像天書,但是他以別人難以想象的毅力,一邊同病魔做斗爭,一邊創作,先后發表了近六十萬字科普小品和論文,創作兩千多行詩,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膾炙人口,受到讀者的喜愛。很多人感到驚訝,一個癱瘓病人是怎樣做到的?是愛國精神,促使他寫下了令青少年受益匪淺的科普作品;是奮斗精神,在不斷的鼓舞著他,克服困難,綻放出生命的光彩,譜寫了生命的贊歌。
梁啟超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要繼承老一輩的奮斗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刻苦學習。當取得成績時不盲目樂觀,當遇到困難時不氣餒悲觀,永遠胸懷崇高理想,并堅定信念去為之奮斗,把自己的真才實學用在建設祖國上,使祖國更加富強。
正是這些先輩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花樣的年華里,生命的激情在燃燒,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讓我們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奮斗!讓我們為祖國遙遠的未來加油吧!
謝謝大家!
少年強則國強原句
“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完整句子是: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意思是:少年,是指新的一代人,中國的希望都在新的一輩上,如果新的一輩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有知識有能力的人,那么國家自然強盛。
1.作者: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新時代青年楷模人物事跡
1、杜富國:臨危豈顧生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 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2、汪勇:守護醫護人員的快遞小哥
汪勇是武漢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疫情暴發后,他牽頭建起了醫護服務群,從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鏡、買拖鞋,只要醫護人員有需要,他都會想方設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團隊將溫暖聚攏,守護著冬日里逆行的醫務英雄。
時代青年楷模簡短事例
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在自己接受教育資助走出大山的貧困家鄉繼續追夢;
她毅然接受組織安排的任務,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帶動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她忍痛告別患癌癥剛做完手術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不幸在途中被突發的山洪奪走了寶貴的生命……
黃文秀,壯族,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這個4月18日剛過完30歲生日的姑娘,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壯鄉內外、網上網下,人們深情緬懷這位年輕的第一書記。
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追授黃文秀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
雙腳走在泥土里: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
進入雨季的百色,暴雨說來就來。距離百色市區160多公里的樂業縣至今未通高速公路,一逢大雨,蜿蜒的山路更加危險難行。
這條路,年輕的黃文秀走了很多遍。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的她毅然返鄉,作為優秀選調生進入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響應組織號召,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
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科科長何小燕回憶起黃文秀淚流滿面:“去年單位就駐村工作征求她意見時,她毫不猶豫答應了。她父親患癌癥病重的事也沒提,當時我們都不知道。”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個深度貧困村,全村472戶中有貧困戶195戶,且全村11個自然屯位置分散,多個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
為了能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出發前的黃文秀總是往有駐村經歷的同事那里跑,請教工作經驗和方法。
然而,初到村里,她還是碰了“釘子”。
“我們這里窮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脫貧嗎?”“你一個女娃,能行嗎?”一些村民議論紛紛。黃文秀一開口就是普通話,她走村串戶訪問貧困戶,有的村民甚至不讓她進門,好不容易進去了,打開筆記本想記錄點什么,群眾卻不愿多說。
“她那時壓力很大,但沒有聽到她叫苦抱怨。”新化鎮脫貧攻堅工作隊分隊長周潔記得去年的情景,“她背起包就扎了下去,白天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夜深了,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為了拉近與群眾的感情,黃文秀到了村民家不再直接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要么幫助掃院子,要么到地里做農活,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等等,一邊干農活一邊商量脫貧之計。
黃文秀熱情陽光的性格和樸實的作風打動了村里的父老鄉親,群眾很快就接納了她。有的老人開玩笑說:“你這個女娃娃還真的很能‘纏’哩!”
“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用桂柳話交流了。”
“貧困戶住房和飲用水問題都達標了,十分開心。”
“貧困戶黃仕京的兩個孩子都在讀大學,幫他們申請了‘雨露計劃’。老人家激動得哭了,說這一切都感謝黨,讓我無比動容。”
……
——在扶貧日記里,黃文秀記錄了自己的進步,也記錄了貧困山村點點滴滴的變化。她還繪制了百坭村“貧困戶分布圖”,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都記得一清二楚。
山路太遠,她常常要去鎮里、縣城開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黃文秀將私家車開到村里當工作用車。到今年3月26日,駐村一年間汽車行駛里程2。5萬公里,當天她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6月16日,黃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手術的父親后,就急著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親忍不住擔心,“文秀,天氣預報說晚上有暴雨,現在開車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面對父親的挽留,黃文秀叮囑了一句“按時吃藥”后,啟程回村。
看著雨勢越來越大,黃文秀心急如焚,在途中不斷關注著村里的災情和群眾的安危。
一路風雨,一路艱辛。在她最后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里,山路上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洪水淹沒路面。危險正在靠近,但黃文秀選擇向著自己牽掛的群眾前進。
心中裝著群眾:村民用熱淚給了答案
2017年年底,百坭村貧困發生率22。88%,目前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2。71%。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在年輕的第一書記帶領下,這個邊遠的貧困村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村民用熱淚給了答案。
在者樂屯,53歲的壯族漢子韋乃情說起黃文秀,馬上紅了眼眶。“前幾天黃書記還來我家取走我孫子的住院報銷材料,現在錢到賬了,她卻再也回不來了。”
聽到消息后,貧困戶班氏會當晚整夜無眠。“滿腦子都是她的笑臉,她幫我申請低保的情景,到醫院看我兒子的情景。”
為了解決道路對村里發展的制約,黃文秀實地勘查,帶著村干部和群眾做方案、拿對策,積極申請、推進項目。
為了解決山里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
為了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著全村發展電商,僅砂糖橘去年在電商上就銷售20000多公斤,銷售額22萬元。
為了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黃文秀帶著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
百坭村駐村工作隊員黃韋程記不清黃文秀在村里熬了多少夜。“她一直提醒我們,要時刻把群眾的困難放在心里,把工作做在前面。”
如今,百坭村道路通了,產業旺了,用水方便了,山上果實累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整村脫貧指日可待,而斯人已去。
面對記者,村委會主任班智華幾度哽咽。“文秀是一個非常好的第一書記,為村里做得太多。”
韋乃情說:“真希望文秀書記能看到我們今后越來越好的日子,可是她看不到了。”
初心不改:青春為黨旗增光
6月22日上午,在百色市殯儀館,黃文秀同志的骨灰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上面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在現場人們眼含淚水,網絡上一條條深情緬懷的留言,記錄著黃文秀短暫卻光輝的一生。
走訪中,人們用一段又一段回憶,勾勒出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此前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個愛笑的姑娘背后,是才脫貧的家庭。當年因家境貧困,她曾得到教育扶貧資助,感恩在心。2011年讀大學本科時,表現優異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碩士畢業后,面對多種就業選擇,父親的一席話讓黃文秀投入故鄉脫貧事業的決心更加堅定:“你入了黨,要為黨工作,回到家鄉做一個干干凈凈的人民公仆。”
貧困戶黃仕京記得自己曾問過黃文秀:“你是從北京畢業的研究生,為什么到我們這么邊遠的農村工作?”黃文秀回答,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之一,我沒有理由不回來,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怎么能不響應黨的號召呢?老人聽罷肅然起敬。
了解黃文秀情況的親友知道,黃文秀事業心太強,總擔心工作做不到位,連終身大事都沒有顧上。她對關心她婚戀問題的同學和朋友說,等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后再說。
“是黨培養了她,她為黨的事業做出貢獻,我為她驕傲!”生死兩別,黃文秀70歲的父親黃忠杰哭紅了眼睛。
黃文秀的姐姐黃愛娟說,妹妹雖工作忙常不能回家,其實內心非常關愛家人。上學時,她勤工儉學掙錢接父親去北京圓了老人家“看看天安門”的愿望;她給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母親送了一個禮物,那是一只刻著“女兒愛你”四個字的銀手鐲。
黃文秀是一個好學生、好同事、好女兒、好妹妹,更是一名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共產黨員。
記者在黃文秀的宿舍看到,書桌上除了成堆的扶貧工作材料,還有她的書法和繪畫習作,一幅是父親背著女兒的素描稿,另一幅是水彩畫:向日葵正燦爛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