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霜降后播種小麥
關于霜降后播種小麥都有哪些?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霜降后播種小麥(2023),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霜降后播種小麥
霜降是可以種小麥的。霜降時節是種麥的黃金時間。俗話說:“寒露油菜,霜降麥”,請你抓緊時間,不誤農時,及時播種,確保出全苗、出齊苗、出壯苗。為明年午季豐產打下基礎。
霜降冬小麥田間管理
一、澆水補灌,促進苗足
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對于播前沒有澆水造墑、表墑很差、難以保證出苗的麥田應盡早澆蒙頭水,以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確保基本苗量。播種后遇雨或澆過蒙頭水的麥田,在墑情適宜時應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墑情適宜的麥田應避免澆蒙頭水。
二、查苗補種,促進苗全
小麥出苗期間要及時查苗,對缺苗斷壟的地方,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后及早補種;或在小麥3—4葉期,移密補稀。移栽時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壓心,下不露白”。補苗后踏實澆水,并適當補肥,促早發趕齊,確保苗全。
三、因地制宜,分類管理
播前已造墑或墑情適宜,播種質量好,出苗正常的麥田,在播后1個月內一般不需進行田間管理,在小麥分蘗期至開始越冬,再根據播后1個月內的氣溫變化、降水、土壤肥力、墑情及群體大小、苗情長勢等,采取針對性的冬前管理措施。
對地力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癥狀的麥田,應抓住冬前有利時機追肥澆水,并及時中耕松土,促根增蘗。對底肥充足、生長正常、群體和土壤墑情適宜的麥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澆水,只進行中耕劃鋤。對土壤墑情適宜的旺長麥田,冬前不追肥澆水。
對晚播弱苗,在底墑充足的情況下,不宜澆冬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發苗,可淺鋤松土,增溫保墑,促根增蘗。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基礎上,促根增蘗,促弱控旺,培育壯苗,保苗安全越冬。
四、中耕鎮壓,促進苗壯
每次降雨或澆水后要適時中耕保墑,破除板結,改善土壤通氣條件,促根蘗健壯發育。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可深耘斷根或鎮壓,控旺轉壯。對于耕作粗放、坷垃較多的麥田,地面封凍前進行鎮壓,壓碎坷垃,彌補裂縫,可起到保溫保墑的作用。壓麥應在中午以后進行,以免早晨有霜凍鎮壓傷苗。鹽堿地不宜鎮壓。
五、及時冬灌,保苗越冬
對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和缺墑的麥田必須進行冬灌,以踏實土壤,促進小麥盤根和大蘗發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的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3攝氏度左右時進行,在封凍前完成,一般每畝澆水量為40立方,禁止大水漫灌,澆后及時劃鋤松土。
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選擇合適藥品,制成毒土,在根旁開淺溝撒入藥土,隨即覆土,或結合鋤地施入藥土。也可用藥兌水,順壟澆灌,防治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在小麥3—4葉期,日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時及時防除麥田雜草。針對不同田塊闊葉、雙子葉、單子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發生程度,合理選擇除草劑,要嚴格按照用藥說明噴灑除草劑,防止重噴或漏噴。
霜降節氣特點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
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一、西南等地:開始進入少雨期
從11月開始,華西秋雨基本結束,從此進入了一年當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區有的地處高原,有的地處盆地、丘陵,天氣自然會有些差異。但總的來說,此時的平均氣溫還沒有達到冬季的標準,即不如夏季潮濕,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溫差也不像春天那樣明顯,應該說是一年當中天氣較為舒服的時段。四川盆地地區,在此期間,氣候溫和,田疇青蔥,橙黃桔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二、西北、東北等地:初冬的天氣特點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國的西北、東北等地區,都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冷空氣在這些地區不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一般的冷空氣給途經之地帶去的不是干風就是雨雪,而降溫則是每批冷空氣都要送上的特產。由于我國自80年代中期進入了偏暖的周期,特強冷空氣少見。但遇到強冷空氣,最低氣溫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風與雪花共舞,也讓人冷得可以。少數情況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災,北部海區的偏北大風也值得注意。
冷空氣也并非一無是處,每當冷空氣過后,天空晴朗,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有人把冷空氣稱作城市大氣污染的清潔工,這個美稱可真是名副其實。在某些湖邊、林區、谷地等濕度大的地方,人們有時可以親眼目睹到玲瓏剔透、潔白高雅的霧凇身影。
霜降的解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土壤凍結,冬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兩到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是不一樣的。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關于霜降的古詩文欣賞
《謫居》
唐·白居易
面瘦頭斑四十四,遠謫江州為郡吏。
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羸為何事。
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時榮悴一時間,豈是昭昭上天意。
《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山中感興三首》
宋·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驟雨東南來,消長不終日。
故人書問至,為言北風急。
山深人不知,塞馬誰得失。
挑燈看古史,感淚縱橫發。
幸生圣明時,漁樵以自適。
《賦得九月盡》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養法十二條》
宋·賈似道
養到天寒霜降時,附子煎湯冷浴伊。
常把盆中圍得密,此時方用水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