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的含義內容
秋分節氣的含義內容都有哪些?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秋分節氣的含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分節氣的含義內容
秋季的第四個節氣就是秋分節氣了,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為秋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故秋分也稱降分。此后,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要注意穿衣保暖了。
秋分養生吃這菜最滋補
茄子
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山藥
秋分想要滋補,不妨吃些山藥。山藥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性平味甘,入肺經,可益肺氣,潤肺養肺陰,對于治療肺虛、痰嗽、久咳等癥狀有幫助。
紅豆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銀耳
銀耳被稱為“窮人的燕窩”,含有多種氨基酸,能緩解秋季皮膚干燥瘙癢的癥狀。而且,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百合
百合是具有補益心肺的功效的,適合肺虛咳嗽、干咳無痰或是因秋季氣候干燥而感冒咳嗽者食用。
蓮藕
蓮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鐵、磷、多酚類物質的,具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等功效。
鴨肉
鴨肉可滋陰潤肺,是被稱為肉類中的金秋第一滋補品。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性涼,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豆腐
豆腐是屬于補益清熱的食物,食用能起到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對于秋季潤肺去除秋燥有好處。
秋分時節飲食禁忌
1.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
一些比較辛辣的調味品如蒜、蔥、生姜、八角、茴香等,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
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后難以消化,容易積于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于人體適應秋季干燥的特性,對人的身體有損傷。
秋分時節的天氣特點
在我國的農歷二十四節氣來說,“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天氣也會變得比較寒冷。
秋分是什么意思
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
秋分釋義: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正式進入秋季。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