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喝酸梅湯的好處
處暑節氣喝酸梅湯的好處都有哪些?處暑節氣期間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西南和華西地區,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處暑節氣喝酸梅湯的好處_處暑和酸梅湯的禁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處暑節氣喝酸梅湯的好處
抗疲勞
酸梅湯從營養成分上來說,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枸櫞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驅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身體內乳酸含量過高,是導致人疲勞的重要原因。
消暑提神
當夏日疲憊時,喝杯酸梅湯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另外,這么多酸性物質還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不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時也能避免暈車,或者在喝酒過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平衡酸堿
酸梅湯有利于身體酸堿平衡:酸梅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2含量極高,是其他水果的數百倍。雖然味道酸,但它屬于堿性食物,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點酸梅湯更有助于體內血液酸堿值趨于平衡。
降肝火
酸梅湯可以降肝火。從中醫上來講,酸味入肝,肝不好的人可以多食用酸性的食物,例如肝火旺的人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臟。另外,酸梅還是天然的潤喉藥,可以溫和滋潤咽喉發炎的部位,緩解疼痛。
處暑喝酸梅湯的禁忌
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人群忌食烏梅,菌痢、腸炎初期的患者也需忌食烏梅,《得配本草》記載:“瘧痢初起者禁用。”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后最好也不要吃。
《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多食損齒,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積,脹滿,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婦女經期、產前產后、痧痘后并忌之。”
兒童最好少吃酸梅類食品。因為他們的胃黏膜結構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質的持續侵蝕,時間久了,容易引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處暑的節氣文化
到了處暑節氣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后,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于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家成熟很快。“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等,都說明處暑節氣后,作物很快要收獲了,所以人們一定要多多注意。
處暑養生要注意預防什么病
冷水洗臉洗鼻防感冒
處暑后,早晚溫差增大,很容易著涼感冒。醫師提醒,預防感冒,人們要加強鍛煉,注意衛生,加強飲食營養,適當進補,養成合理、規律的作息時間。除此之外,還可采用堅持用冷水洗臉洗鼻的方法,增強鼻黏膜對冷空氣的適應能力,同時,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常開門窗防氣管炎
隨秋天腳步的臨近,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干燥,這種氣候對氣管的刺激加大,容易誘發或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對氣候的變化比較敏感,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質較多,這也是誘發支氣管炎的病因之一。感冒會引起咳嗽難愈,有時咳嗽病程能超過3個月,進而發展成慢性支氣管炎。
醫師指出,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對慢性支氣管炎的預防,要從保護呼吸系統開始。具體而言就是室內安靜整潔,常開門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室內相對濕度以40%—50%為最佳。外出應注意周圍環境,加強勞動保護,防止煙霧、粉塵和有害氣體對自己呼吸道產生不良影響。
飲些淡鹽水防胃病
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的適應性下降。此外,由于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
醫師指出,夏天造成人體氣血損耗,處暑過后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會有所下降,排泄能力也下降,會導致代謝廢物在體內明顯增加,如不注意容易發生消化道疾病。
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體質較弱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要保持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不能掉以輕心。多補充水分,注意多飲水但不可暴飲,適量飲用淡鹽水對身體也十分有益。
防寒保暖防骨病
處暑過后,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且空氣濕度低。加上今年夏天特別炎熱,人容易疲勞,睡覺時如果讓涼氣侵體,將可能引發肩周炎、頸腰椎病等問題。
這個時節,外界暑氣還未消盡,氣溫還不低。部分人洗澡仍然洗冷水,晚上通宵吹空調、電扇,甚至赤膊睡覺等等。這樣容易使機體受到風寒刺激,引起機體血管收縮,血液流速變得遲緩,而筋肌緊張收縮,導致各骨關節的病變加快。其實,不光是腰椎間盤突出,其他的骨科疾病像骨質增生、關節炎、腰腿疼、風濕、類風濕等,都可能因為小小疏忽而找上門。
醫師提醒,骨傷病人應有防寒保暖意識。空調、電扇要適度使用,不可直接對著后背或頸部吹。睡覺時,空調溫度不宜過低,最好定時關機,避免因貪涼引發頸腰椎疼痛。另外,還要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出現骨科疾病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多吃粗糧果蔬防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便秘等。處暑時節空氣逐漸干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進而出現大便干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醫師提醒,預防痔瘡最有效的辦法是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暢。飲食方面應多吃粗糧、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纖維素能增加腸蠕動、通便、排除腸道有害物質和致癌物質,食療對習慣性便秘者更為適宜。
在生活作息方面,應早起床,養成吃早餐的習慣,這能加強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胃結腸反射,促進排便。另外,有排便感時不要忍著不去排便,因為這樣容易引起習慣性便秘。
排便時不要看書報,久蹲不起,或過分使勁。在運動方面,要堅持進行體育運動,如體操、跑步、打太極拳、練氣功、做深呼吸等,這些都有助于防止便秘。
接種疫苗防乙腦
乙型腦炎為乙腦病毒傳染引起,是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征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癥狀。乙腦的預防主要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接種疫苗。
處暑三候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之意。
“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后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