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
面對復雜的目標和任務,制定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將它們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從而減輕焦慮和壓力。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本文為你提供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寫作技巧和示例!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大多學生不能很好的接受美術基礎知識的教育。 美術基礎知識方 面差異較大,學生對美術的認識較膚淺,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缺 乏。不會學習美術。認為美術就是畫畫。沒有學習興趣,大量的時間 是亂畫或者印著畫,幾乎沒有獨立的完成一幅完整美術作品。學生在 以前幾乎沒正規地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陌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大塊 1、欣賞 有意識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適當 的優秀作品、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藝術形式,發展具有 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造型表現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 奏與韻律、 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 利用媒材特性, 進行創意和設計, 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3、設計應用 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 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比較深入的了解中國美術發展概 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4、綜合探索 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 錄、規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三、任務和目標
1、美育 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重點是讓 學生感覺、體味、把玩世界傳統文化的內涵,以提高學生現在和今后 的生存質量。
2、智育 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觀 察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鼓勵學生思考 聯想。促使他們創造才能的發展。
3、技能 不是美術教育的重點,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思想。 四、具體措施 1、讓學生確立新的行為意識和加強主動實踐探索的自覺性,讓 學生學會思考,培植獨立實踐的勇氣和意識。
4、因材施教,杜絕人云亦云或千人一面的美術教育模式。
5、完善評價方式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6、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 上課效率。
7、通過繪畫重點培養學生的美術動手能力。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篇2
教材畫梅分析: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學習傳統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3.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生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最喜歡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為什么?(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情境導入——激趣)
二、賞析、探究
(一)賞梅:(多媒體展示)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2150年的歷史。
初中美術教學活動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并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我們的教學工作將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于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手工融合貫通在一起。
以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和國畫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并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脫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一)教師工作
1、繼續加強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業務的學習,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備課組對案例研究,使備課組教師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同時發揮教師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備課組的教學水平。
針對于初中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知識的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有主,使學生開闊眼界,擴展學習的興趣和技能。
3、積極投入到校園藝術節的工作中,舉辦一次大型的學生作品展;成立以備課組所有成員為主的一個籌備組和工作組,分工合作,積極準備,讓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在活動中得到提升和訓練。
4、認真開展選修課的組織和培訓;
5、積極開展學生競賽的輔導和帶隊參賽工作;
(二)備課組工作
1、開拓新的選修課形式,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和拓展。開拓教師視野,加強教師間的交流,促進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
2、認真落實學校教學工作方面的要求,認真檢查本備課組的教師的各類計劃和教案;
四、教材的特殊處理
1、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適當的示范,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們在教學中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們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從而更利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布置,課時檢查,課后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余,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五、我們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2、注意衛生,自調顏料比較難把握,應該注意課室衛生,用品的清洗。
總之,我們將遵循美術教學活動在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