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計劃簡潔
計劃應明確表達出組織的目標和任務,明確表達出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以及所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要怎么寫活動計劃簡潔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活動計劃簡潔,供大家參考。
活動計劃簡潔篇1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群體。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關注和諧發展,服務經濟,共創美好未來為落腳點,奉獻一片愛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活動內容
(一)目標任務
針對我班10多名留守兒童得不到直接監護人的關愛,加之農村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體弱或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擔負起教育輔導孩子的責任,他們的生活習慣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績明顯下降.如何確保留守兒童不失學、不違法犯罪,同時讓外出務工的父母安心掙錢,這就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關注。
(二)工作內容
我們深深體會到大多數農村農民外出賺錢,解決了貧困問題,但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卻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在建立和諧社會和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困惑,逐漸凸現出來,這不僅是一個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會應關注的大事。
1、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能力與孩子自身發展的需求有差距。據調查,凡外出務工的夫婦家庭沒有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需求、交往、興趣關注很少,更談不上給兒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識上的輔導。
2、營造關心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婦聯、團委、鎮政府是社會群團組織,我們組織這一次活動,意在呼吁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以便影響本地區不在利用游戲廳、網吧、舞廳來坑害未成年人.特別是要與學校加強協作,引導留守兒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發揮他們個人興趣和專長,給他們創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留守、單親兒童茁壯成長。學校留守兒童幫扶計劃
3、建立留守兒童的牽手扶助體系,確保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教育工作落實到位。針對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情況,生活狀況,行為習慣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落實扶助措施,每個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其在外務工父母反饋,使我們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監護人,讓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4、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由于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存在許多困惑與疾病,因此學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溫暖,從而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三、活動要求及措施
凡牽手扶助聯系留守兒童從一年級開始。聯系要求:定期到學校、家庭了解留守兒童階段性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校內外表現,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工作;定期與聯系的兒童父母交換意見,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學校、社會的立體化教育網絡,確保兒童成人成才。要求參與這項工作的牽手扶助人員,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使外出務工的家庭夫婦安下心在外賺錢,讓留守兒童在“三位一體”化的牽手活動中健康成長,讓家庭成員實實在在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群眾團體組織力量的作用。同時也是增強黨員、干部服務婦女兒童,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三農”大局的意識。
四、活動步驟
1、調查摸底階段3月上旬
2、征求意見階段3月下旬
3、召開座談會4月中旬
4、擬定活動方案4月下旬
5、實施活動計劃5月
小編精心推薦
活動計劃簡潔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工作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綱要》的有關要求,結合學?!岸Y樂”文化特色和學?;顒?,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體措施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強理論在實際中的作用。
1.理論學習。借助學校的相關材料(書籍、光盤等)、網絡資源以及老師們的手頭上的資料,通過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組成員的理論素養。
2.專業引領。聘請專家到校指導教研活動為契機,獲取專家對我組教研以及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具體實施的專業引領。
3.學習取經。努力創建各種交流平臺,使教研組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到校外考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借鑒同行們的先進經驗。
(二)加大組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1.加強教研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的學科,要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必須加強教研活動。聽課、評課,開展校內教研課活動,共同提高進步。
2.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3.發揮網絡在線優勢,開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團隊。除了堅持開展教研活動外,只要有問題,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三)以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四、過程開展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并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并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活動計劃簡潔篇3
“花雨夢”文學社是高級中學社團之一,這一社團的成立是為了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為了激發學生文學閱讀、文學創作的熱情;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為了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文愛好者的寫作水平,培養一批語文尖子生,我們語文組將努力把“花雨夢”文學社辦成名副其實的文學社團。
一、工作目標:
1.力爭“花雨夢”文學社報成為校園優質讀物,個性化寫作的平臺,校園作家的孵化器。
2.開展各項文學活動,調動文學社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努力培養一批文學愛好者,和語文尖子生。
3.辦出富有特色的校報來。
特色之一:真正落實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崇尚個性話寫作,鼓勵文筆獨特和形象豐富的作品。
特色之二:真正立足于校園,既關注學生的生活細節,有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新時代的校園新銳寫手,打造校園個性平臺。
特色之三:關注學生思想,見證學生成長,捕捉心里歷程。
特色之四:加強互動,展示文學社團及其社員作品模范容校園文學,加強文化交流。
二、具體措施:
1.健全文學社隊伍,完善各部門工作,要求編輯發行部與記者宣傳部牢固樹立主人翁思想,認真作好本職工作。
2.繼續辦好兩周一期的文學社報。
3.明確社長及個社員義務,分工到位,協調管理。
4.加強指導教師對文學社的輔導和指導工作。
5.做到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
6.有序開展活動。
三、文學社要求:
1.文學社成員每周一上交一篇稿子,叫編輯部副社長處,副社長收齊后交給主管老師。
2.鼓勵非文學社學生投稿,社長每周一收集高一、高二老師所推薦的優秀作文或隨筆。
3.編輯部做到擇優出刊。
四、活動開展計劃:
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文學社成員的積極性,增進各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加強團結協作精神,培養各成員的綜合能力。本學期的具體活動開展安排如下:
第三周:召開社長、副社長及專門負責人會議。
第四周:社報審閱,召開全體文學社社員會議,學習本學期文學社活動計劃,布置下一周活動內容及任務。面向全校學生招收社員(報名者帶近期習作一篇,各語文備課組老師推薦文學社編輯部人員。)
第五周:舉辦一次作文講座,并出第一期社刊。
第六周:社報審閱,文學閱讀交流會。
第八周:“花雨夢”校園杯征文比賽,對參賽作品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獎品,獲獎作品也會在“花雨夢”社報上與同學們見面。
第九周、第十周其中考試復習,停止活動。
第十一周:1、文學社社員培訓,并出第二期社刊.
第十二周:開展文學講座活動。
第十四周:古詩文朗誦活動。出第三期社刊
第十五周:名著導讀活動。
第十七周:出第四期社刊。
第十八周:文學社活動總結。
希望“花雨夢”文學社全體成員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支持“花雨夢”的各項工作,展示“花雨夢”文學社團的風采,讓“花雨夢”文學社這個舞臺的節目更精彩,吸引更多的文學愛好者聚集在我們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