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學活動計劃
計劃要有明確性和可量化性,盡可能具體明確地描述任務和時間安排。寫托班教學活動計劃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托班教學活動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托班教學活動計劃篇1
—、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班共有幼兒31名。其中男生18人,女生13人,全部為新生。本學期,幼兒年齡在2、8—3.5歲之間,部分幼兒讀過幼兒園,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但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形成在日常生活及學習常規方面差距較大,另外,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相差甚遠,也給常規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本學期我班在充分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依據《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遵循小班幼兒年階段身心以展規律,全面開展整合課程開放式教育讓幼兒主動、自主地學習,幫助幼兒逐步適應集體生活的同時,初步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行為學習習慣從而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二、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我們要認真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廣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南》為指導,在工作中樹立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的思想,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愉快、富有挑戰性的生活空間。在幼兒生活管理方面,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粗淺的健康、衛生常識,有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在教學管理上,以音樂教學為特色,以語言、美工教學為重點。將預成活動與生成活動有機的結合,制定適宜的活動計劃,合理安排一日活動環節,提供豐富的材料,科學、客觀記錄評價幼兒的學習情況,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聯系,提高家園工作質量。明確班級人員工作職責,團結協作,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1
三、主要工作任務及措施
(一)優化班級環境,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氣氛。具體措施
1、組織本班老師學習《幼兒園指導綱要》、《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友愛和睦的集體,安靜、整潔、美麗的環境,為幼兒自選活動、小組活動、集體活動、游戲、學習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
2、活動室、主墻及活動區材料及時更換、充實,并與主題活動密切配合,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為主,鼓勵幼兒動手、多操作,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在室外創設作品欄,展示幼兒自己的作品,保證每個幼兒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賞作品的機會。
3、活動區的設置涵蓋幼兒身心諸方面發展需要,満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依據本班實際,可以一區多功能,輪流開放,建立合理的活動區規則,密切配合教學需要,定期添置、更換活動區材料、多提供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
4、充分利用我園現代化電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提高幼兒電腦操作的興趣極簡單技能。
5、更加合理的利用社區資源。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動,一日活動安排注意動靜搭配,室內外平衡。
具體措施
1、根據本班幼兒的能力和興趣安排不同的活動,在時間的分配2
上做出彈性的安排。
2、有組織有指導的活動與自選活動、安靜活動與運動性活動,個人活動、小組活動、集體活動及每周各學科的課時分配有一定的比例,給與個別輔導和隨機教育。
3、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學習適用于小班的體能操,要求幼兒動作合乎要求,參加我園體能操觀摩活動。
4、根據本班幼兒動作發展水平現狀及各年齡階段幼兒發展指標,制定本學期幼兒體能訓練要求及活動內容,并將貫穿在一日生活中。
5、保證每天1小時戶外體育活動,戶外體育活動能作到:有目的、有要求、有內容、有器械。
6、每月組織一次幼兒外出遠足活動,每周組織一次玩沙玩水活動、赤足活動,每周開展二節體育課,體育課能做到有教案、有準備、有效果分析,能根據每次分析結果進行改進。
7、組織幼兒到戶外進行參觀、秋游等活動,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通過開展班級活動“我的小手真能干”“幼兒早操觀摩”“班級元旦聯藝會”等活動,培養幼兒的感受力,表現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幼兒的膽量,使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表現。
(三)、重視對幼兒的觀察、評價,通過對幼兒的評價,了解教學的重點,從而更有針對性改進教育工作。
具體措施:
1、建立幼兒個人成長檔案,檔案中體現幼兒的成長過程及進步。3
托班教學活動計劃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幼兒23人,其中21名幼兒都是新生,他們的年齡從20__年10月~20__年11月,只有2名幼兒其他幼兒園上過一個學期,其他都是以前從未上過幼兒園。對于2-3歲的幼兒來說,他們年齡小,上幼兒園時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親人,第一次自己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常以哭鬧來發泄離開親人、離開熟悉環境后的焦慮,針對這一特點,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們使用的是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實踐使用的由臺北護理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指導的教材。
我們選用其中的六個主題活動,分別是:《寶寶來了》、《軟軟的》、《酸酸甜甜的水果》、《方方圓圓的餅干》、《色彩寶寶》、《暖洋洋》。針對托班幼兒新入園時情緒不穩定而哭鬧,穩定幼兒情緒及幼兒生活經驗少而設定的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中,針對班級幼兒的特點,增加了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社會規范意圖的活動,幫助幼兒建立最基本的集體生活的常規,發展幼兒的秩序感和生活交往能力。以幼兒的發展與需求為主要依托,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對幼兒進行初步、細致而全面地培養,其中包括了生理、情緒、智力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三、環境創設:
1、針對托班幼兒的特點,將環境納入到教育中,每一主題更換一次主墻飾,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生活空間,使幼兒積極的與環境互動起來。利用自然角幫助幼兒學會觀察身邊一些簡單的事物的變化。
2、簡單的準備一些植物、金魚布置自然角,并選擇適合托班幼兒的觀察方法,如給金魚換水、給植物澆水,引導幼兒進行自然角的觀察。
3、結合托班幼兒喜歡獨自一人擁有一個(一部分)玩具的特點,將各種操作材料分成許多小筐放在窗臺上,并將窗臺上墊上墊子,使得幼兒在操作時能獨自擁有一份,而且不會因為窗臺冷而受涼,同時也美化了窗臺。
四、游戲活動
抓住托班幼兒興趣點,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幼兒手部的精細動作,將為幼兒提供一些諸如扣紐扣、串珠子、插板、蓋印、喂娃娃、撕貼、搭積木等手部游戲,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在大肌肉方面安排一些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和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包括平衡、協調、力量的發展。幼兒通過大肌肉的運動可以獲得極大的愉悅,同時漸漸地使幼兒學會控制自我的行為,以免傷害到別人。
為幼兒準備了娃娃家,盡量以幼兒的隨意操作開始,使得幼兒對這一活動感興趣,逐漸將游戲的一些規則告訴幼兒使得幼兒在操作中不知不覺的接受了規則,并能主動的遵守規則,學會游戲方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托班的幼兒正處于他們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協助他們的語言發展,成為教學和游戲的主要內容。在游戲活動中,安排了《嬰兒畫報》的分享閱讀活動,使得幼兒在閱讀活動中學習一些規范的交流的語言,為幼兒之間的交流打下基礎。
五、家長工作:
1、在開學前對每一個幼兒進行家訪既是我們對幼兒有一個了解的同時,也是家長工作的一個部分,通過家訪使得家長對孩子入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Q育兒信息。
2、新學期家長會使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了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學期結束時召開家長會。
3、充分發揮“家園聯系欄”的作用,確保隨時向家長公示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游戲的情況,使其真正起到“橋梁”的作用。請家長配合教學,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經典哦
4、樹立全心全意為家長、為幼兒服務的意識,做好新生入園情緒穩定。為家長排優解難,切實做好幼兒在園的各項保教工作。嚴格接送卡制度,提高安全意識。
5、每月出一期家長園地,介紹近期教學活動及班級情況和一些育兒經驗。
6、通過讓家長參加半日觀摩、家園活動等,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并抓住時機與家長進行日常交流。
⒎幫助班級準備及補充自然角的物品,配合教學活動準備各種材料。
8、通過家園聯系本,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反應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托班教學活動計劃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人數為12人,其中男孩6人,女孩6人。本學期主要加強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工作要求:
1、在教育教學方面。
利用各種游戲活動,訓練幼兒動作靈活性、準確和協調性,在日常中不斷探索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物質世界,認識不同事物的特性,掌握正確的思維、操作方法,促進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有耐心,學會用恰當的音量說話,日常生活中學習使用普通話,能圍繞主題談話,學習運用詞句,大膽回答問題,表達意見,會正確看書,了解畫面與情節的相應關系,喜歡欣賞文學作品。鞏固認識1、2、3,將數量1—3的實物分類、排序,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學習按圖形分類,以及按物體不同特征分類。
2、在家長工作方面。
在學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我們各項教育目標、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具體安排及需家長們支持、協作的地方,鼓勵家長應盡力放手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多帶幼兒接觸大自然,幫助家長盡快轉變教育觀念,從而更艱的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按時刊登家園聯系欄,加強家園之間的聯系及溝通,有針對性的開展家訪活動。
3、在常規教育方面。
進一步加強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督促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掌握正確的洗手、洗臉、漱口、入廁的方法,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知道正確使用標記,能遵守基本生活、游戲規則,愛護公物,懂得分享與交流,不爭奪、不獨占,不拿別人的東西,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4、在衛生保健方面。
教育幼兒能根據天氣情況隨時增減衣服,知道不能觸摸危險物品,不去危險的地方,身體不適時能主動告訴成人,不害怕吃藥、打針,能保持自身及周圍環境衛生,不亂扔紙屑,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5、家長工作方面。
在學期初,我們將召開家長會,向家介紹本學期教育教學的目標及新的教育理念,并向家長宣布本學期幼兒園大型活動的初步安排,通過“家長開放日”,舉辦親子游戲,培養家長和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另外,還在加大家園間的聯系,有針對的開展家訪活動,真正做到家園同步、家園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