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所謂的預就是計劃,所謂的立就是成就和成功,所謂廢就是失敗。這里提供優秀的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方便大家寫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參考。
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篇1
一、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1、進一步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緊緊圍繞三中學生"差基礎"、"低素質"、"壞習慣"的現狀與家長、社會“早成才”“都升學”“高期望”等矛盾熱點問題,結合文綜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完善個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2、全體文綜組成員要堅持通讀二、三種文綜教學研究刊物,及時了解教學的動態和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教學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教學"內功",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對教師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緊密結合上期各科教育教學實際和三中學生的學習實際,本學期計劃以教研活動為平臺,以個人課堂教改為陣地,穩步推進扎實有效的探究完成以下四大課題:
①結合三中學生實際如何推進課改工作,提高教學效率?
②如何正確對待處理特長生專業成長與文化課提升的關系?
③如何正確認識引導學生普遍抄襲作業的現象?
④如何幫弱扶困正確對待學困生?
二、立足教研抓常規,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加強教研組建設。排如下:
①整體構建教研組,進一步規范教研組活動制度:定期召開教研組全體教師會議;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每次活動有主題、有針對性,通過一系列活動將全校文綜教師凝結為一個整體,強化整體意識,發揮整體作用,實現智慧共享。
②強化備課的責任意識:在統籌全組工作的前提下,各成員教師分工負責,開好分科備課組會議及做好集體備課。
③安排本組內的公開課、示范課活動。對本期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深度進行統一布置,對教學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對作業進行設計。
④積極參加本市及學區的教研活動,深入研究新教材,及時了解教學新動向,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⑤每個教師積極參加會議、遵守會議紀律,認真服從教研組集體定下的教學安排;教師共同出謀劃策,協同本組成員完成本年級的教學工作。
2、抓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要對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比較、評價等基本的文綜學科能力,突出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按時有序備課,認真有效寫好反思;分科協調合理布置適量書面的識記的作業任務,抓好早晚自習的跟班與輔導。
3、加強常規調研,確保過程增效。每學年每人至少上一節公開課。配合學校本學期課堂大獎賽計劃組織兩大類組內公開課:
①組內示范課第3周閆霞(政治)第4周魏彩霞(歷史)第6周趙偉軍(地理)
②組內交流課第7周楊麗萍(政治)第8周史芳英(地理)第12周吳月紅(歷史)第13周蔡亞虎(地理)
再結合上學期公開課選拔老師參加學校新課改課堂大獎賽。同時,教研組將配合教務處通過聽課、抽查教學反思、聽課筆記、作業批改等多種方式,檢查常規落實情況,要求每學期每個老師聽課不少于10節,作業批閱不少于16次,課后反思不少于32次。
三、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學生素養
1、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在學生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和社會調查。
2、加強課題研究過程管理,及時計劃、及時總結,鼓勵老師們能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撰寫1-3篇教研教改論文或反思體會。
3、積極將符合三中學生實際的課題研究成果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加強對外交流,組織學生實踐
1、有計劃的聯系組織老師前去涇川一中聽課、學習,并寫出學習心得;積極倡導每位教師參加各種各類各項教研教改交流活動,交流經驗,向其它學校取經。爭取在教研活動中展現個人風采。
2、適時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考察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如組織學生游覽大云寺、王母宮、南石窟寺;或地貌大斷層等。
以上的教研計劃還不夠完善,隨著教學中發現的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從而改進本組的工作。
文綜教研組
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具體指導,積極開展各項教研活動,提高英語教師隊伍素質,努力提高學校英語教學質量。
二、工作重點
1、學習、落實、踐行新教學常規
規范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學業評價工作。通過集中學習,活動研討,教學評比,榜樣示范,檢查督促等手段引領教師了解新常規,踐行新常規,完善新常規,將落實新常規成為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引導教師設定有意義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基礎以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提高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
2、重視集體備課,加強教師的學習與培養,促進英語組老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具體工作
1、備課及聽課
(1)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溫州市初中英語教學新常規培訓活動,結合班級情況,自己構思設計教案,教案要體現出個人教學風格和實效性。要求:備課之前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計劃中要體現學情分析,個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2)聽課:
A、堅持一學期至少聽10節課。
B、要求教師提前兩分鐘到聽課班級,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并填寫好聽課本上的各環節的內容。
2、開展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理論學習等。
3、學生活動
期中考試之后,四年級學生開展英語抄寫比賽,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各12名學生。期末時開展七年級學生英語書寫比賽,八、九年級英語詞匯比賽。
主題活動教研活動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研組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學校教導處的工作計劃,繼續完善英語教學常規管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質量檢測和分析,完善后20%的學生學業成績的監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特別加強六年級英語學科的教學,爭取在縣統一檢測中取得好成績。
2.強化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關注學生英語口語和書寫能力的提升。
3.深化貫徹《小學英語教學常規》,努力抓好備課,改作,輔導,檢測等常規。
4.積極營造組內教科研氛圍,樹立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教科研意識。
5.教研科研整合,科研促教研,借助科研提升教研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實現優質教育。
6.認真開展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完善教研組博客,及時鼓勵組內各位老師參與各項論文,案例評比活動。
7.繼續發揚先進教研的精神,深化自我提升行動,開展素質年活動,鍛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三.主要措施
(一)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1.明確教學責任
落實教學責任,各段英語教學管理分工。金嫻曼老師負責六年級英語,柯如意老師負責五年級英語,楊金蘭老師負責三年級英語,葉榮佩老師負責四年級英語。各位負責人需仔細把關,積極課堂互聽,課后互動研討。
2.嚴抓教學常規
要求每位教師認真按照《英語教學常規》操作,包括課堂常規,備課,改作常規,測試常規等。密切關注三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四年級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教研組內分級段進行集體備課,認真鉆研教材,集體研討教學活動,研究教學思路。
及時記錄學生作業書寫質量,教師批改記錄及輔導跟進等。要求學生用好家校聯系冊摘抄英語作業,善用校訊通,及時聯系家長,讓家長了解當日作業,督促學生學好英語。
3.加強英語教學質量分析和監控。落實單元測試的獎勵、激勵工作,英語教師要備好試卷分析課。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自我提升有效化
英語教師關注自身英語語言素質的保持和提高,每月讀英語雜志不少于一本,積極進行語音訓練模仿,認真按照教導處計劃完成學期自我任務。
2.優化英語教師隊伍
關注青年教師培養和進步,提升教師的基本功,積極參加校教學反思評比,縣教學設計評比和論文、案例評比。
(三)實現校本教研“四化”
發揮組內集體力量,深化教學研究和改革。做好溫州市先進教研組的引領和示范工作,在原來的基礎上再發展,做好校本教研“四化”——秩序正常化、內容充實化、研究專題化、形式有效化。
1.教研小組活動秩序正常化。
2.教研內容充實化。響應教導處要求,組織教師調研課、互聽課、展示課、匯報課等課堂教研活動。使教研內容真實,充實,扎實。
3.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本學期完成市級課題的結題工作,努力取得優秀成果。
4.創新校本教研的形式,實現校本教研的有效化。
(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開展“Englishforum”英語學習論壇。確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意識,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構建學習型的組織。在教研活動時間,制定一名教師進行英語學習話題討論交流。內容可從課外英語讀物上面節選。
四.活動安排
二月份
參加校教研組研討會議
制定好本學期各年級英語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
召開教研組第一次集體備課,布置本學期的任務
建立教研組博客
三月份
外教來校上六年級英語
推選教師參加縣英語學科協作命題評比
公開課教研活動
四月份
集體備課活動
公開課活動
參加校、學區、縣案例、教學反思、多媒體軟件評比
五月份
公開課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活動
參加縣英語教師對話教學設計征集評比
六月份
開展各年級段的英語比賽活動
公開課活動
做好各年級段的期末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