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
當人民群眾遭水災時,主動捐款慰問;班里戰友的被子臟了,他不動聲色地拆洗好;哪個戰友的鞋子破了,他就拿去修補……雷鋒始終為人民勤勤懇懇做好事,他的一生真正體現了為人民奉獻自己光和熱的一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1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應該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怎樣才能成為具有雷鋒精神的學生呢?我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
一、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遵守各項法律法規。
二、自身安全要注意,不要單獨去游泳,要和大人結伴同行;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要先了解水下環境;不要到了水邊就馬上下水,應先做準備活動,適應水溫,不容易抽筋;不要在水中用鼻子呼吸,容易嗆水,應水上用口吸氣,水下用口和鼻吐氣。
三、在班級中,從小事做起,干好份內工作;在校園中,自覺做到不亂扔果皮紙屑,并能主動拾起地上的臟污,遵守紀律,愛護公物,人人爭當文明學生。
四、在學習上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而要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挑戰困難;與同學和睦相處,不拉幫結派,遇到矛盾正確解決。
五、積極參加獻愛心活動,積極參加社區活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上網,不吸煙喝酒,準時上課,按時休息。
同學們,祖國的藍圖呼喚我們創造,祖國的發展激勵我們奮斗,讓我們學習,創造,實踐,為我們的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2
各位同學:
三月,是學雷鋒月,同學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小雷鋒呢?
就在我們學樣附近,有一個可憐的老婆婆,靠揀瓶子再賣掉為生。三月是學雷鋒月,我們也覺得應該幫助她,就在班級里收集同學們不用的瓶子。最近,同學們發現了,也紛紛參與到我們的學雷鋒小隊里,收集瓶子的地點也由我們班級增加到了四—六年級。后來,我們感覺這樣不跟別人打招呼就把他們的瓶子拿掉是不對的。
便在被拿掉人的桌肚里放幾張白紙,可還是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我們把做好事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支持我們這樣做,所以發起了這次倡議。
舉手之勞,就可以幫助一個人,就可以當一回小雷鋒,向老婆婆伸出援助之手吧!幫幫這位老婆婆吧,把不用的瓶子捐獻出來,使世界多一份溫暖。如果你也愿意,請把瓶子收集起來,學雷鋒小隊會來收取。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3
每當春風吹綠大江南北,萬物吐露芬芳之時,我們總會想起一個光輝榜樣的名字――雷鋒。這個熠熠生輝的名字,伴隨著億萬熱血青年走過了幾十個春夏秋冬。雖然時代在發生巨大變化,但雷鋒依然像一面旗幟,放射著奪目的光芒,我們依然在雷鋒的大愛與奮斗中收獲良多。陽春三月,我們學校也拉開了“學雷鋒、樹新風、爭當校園文明使者”的帷幕。在此學校向全體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1、認真學習雷鋒同志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將“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如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給老幼病殘讓座等等。
2、學習雷鋒同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從我做起,不揮霍、不浪費,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努力創建節約型學校、節約型班級。
3、學習雷鋒同志的集體主義精神,牢記“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的.道理,增強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講文明、懂禮貌,嚴格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守則》。
4、學習雷鋒同志的釘子精神,堅信“人生在勤”“勤能補拙”,發揚刻苦鉆研、鍥而不舍、銳意進取的精神,用心聽講,認真作業,及時復習。
5、為進一步宣傳并落實雷鋒精神,請各班同學在本周繪制一期以“學雷鋒”為主題的黑板報,以級部為單位進行評比;并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學雷鋒活動,要求有文字記錄。學校將在三月末舉行“歷城二中第九屆文明標兵”和“優秀團支部”的評選活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這種精神,過去需要,今天需要,明天仍然需要!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做雷鋒精神的傳承者,讓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讓雷鋒精神在二中校園閃光,讓中華大地因我們而充滿溫情,升騰起新的希望!
倡議人:
日期: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看,楊柳春風,又綠神州大地;聽,雷鋒精神,再奏華美樂章!
雷鋒,他就是一縷陽光,照亮一片片黑暗;他就是一滴水,滋潤一寸寸土地;他就是一粒種子,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生根發芽;他也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刻苦鉆研,堅守崗位……
雷鋒精神——偉大,但并非高不可攀;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平凡,但并非瑣碎平庸。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長存于天地之間,在中華大地,在歐洲的社團,在北美的西點軍校,在東南亞,在世界上每一個有人群的地方,熠熠生輝。
大家都聽說過新浦汽車總站“雷鋒車”組的先進事跡吧?這就是在雷鋒精神哺育下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雷鋒車”組車子換9輛,人換9茬,累計免費運送老弱病殘旅客26萬人次,義務運送行包22萬多件,行程累計達17萬公里。“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的“雷鋒車精神”感動著旅客,感動著中國。還有,“雷鋒傳人”——郭明義,背著養母上大學的平凡女孩——孟佩杰……他們都在用奉獻和微笑帶給人們幸福和快樂,用汗水和善行,傳播人間摯愛和溫暖。
同學們,學雷鋒,見行動,“愛我新海,擁抱明天”!讓我們以雷鋒精神為指引,向雷鋒學習,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佩戴好校徽、整理好服飾,不遲到、不早退,尊敬老師、關心同學,做一個文明、守信的中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做一個勤懇、善學的中學生。認真做好每件事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正確培養興趣愛好,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中學生。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現在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我們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讓我們總結過去,正視現實,直面挑戰,把握機遇,迎難而上,讓新海高中今天為你的努力而光榮,明天為你的成就而驕傲!讓我們行動起來,手拉手,心連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讓雷鋒之花永放光芒!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5
尊敬的家長、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欣欣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當您看到這份倡議書時,我想此時的您一定感慨萬千!雷鋒,一個多么熟悉的名字;雷鋒,一位平凡卻又偉大的戰士。多少年過去了,也許我們已經模糊了他的樣子,卻從來不曾忘記他的精神。雷鋒,一直在感動著你,感動著我,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三月,學雷鋒月,讓我們把這句口號變成具體的行動吧!在此,我們幼兒園全體成員向全園小朋友和家長發出倡議:
1、從身邊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努力創建節約型幼兒園、家庭。
2、在幼兒園中,從小事做起,自覺做到不亂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并能主動拾起地上的臟物,保持每一處清潔。
3、遵守紀律,愛護公物,見到有損壞公物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4、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熱心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散播我們的愛心。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件小事,一份小小的愛心,都能給予別人莫大的幫助。親愛的家長們、小朋友們,讓我們把愛心之光撒向身邊的人,讓我們攜起手來,讓雷鋒精神在我們的身邊永放光芒!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6
在這特殊的月份里,像身邊無數雷鋒的影子那樣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全社會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在全市重點開展社會環境整治的時候,在“文明、禮貌、守紀月”活動進一步深入的時候,市團委鄭重向全體人民發出倡議:
1學習雷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從身邊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努力創建節約型南陽。
2學習雷鋒渴求知識、發憤學習的“釘子”精神。自覺培養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
3愛護公共財物,自覺維護社會環境整潔和安寧,樹立“南陽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識,人人爭做保護社會環境的“見義勇為先進分子”。
4尊老愛幼,熱情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市民,友愛互助,創造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響應雷鋒的號召,走在學雷鋒活動的最前線!珍惜時光,振奮精神,把握好新的機遇,努力使自己學有所成、思想高尚,最終成為有志之士、有用之才。
學習雷鋒精神學生倡議書精選篇7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的、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以下就是學習雷鋒倡議書。
為進一步加強員工思想道德教育,促進企業文化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全民文明素質和企業文明程度,利達集團企業文化小組開展“學習雷鋒好榜樣,文明創建我先行”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特向廣大員工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學習雷鋒好榜樣,文明創建我先行”活動的倡導者。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企業內形成一股“幫助他人,提升自我”的互助風氣,努力爭當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自身示范作用,不斷感染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到學雷鋒、創文明的行列之中,在全公司乃至全社會形成“學雷鋒、樹新風,我志愿、我行動”的濃厚氛圍,積極唱響“做文明有禮利達人”的時代強音。
二、要在本職工作中大力發揚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自覺成為雷鋒精神的模范實踐者,用工作業績展示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精神風貌。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身體力行,推行互助、互愛,尊敬上級、關愛下屬的優良作風,積極參與愛心助學、敬老助殘、關愛弱勢群體、綠色環保、文明交通等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服務中奉獻社會、傳遞愛心,努力在公司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激勵更多的人愛崗敬業、奉獻社會、助人為樂,推動公司涌現出更多的道德模范和時代先鋒,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暖、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倡議人:___
20__年_月_日